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商 旸:粗放捐赠当休矣
//m.auribault.com2015-11-2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精细化规范捐赠各方行为,才能打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盲目性,让慈善变得更加细致入微,杜绝粗放捐赠

  四川的一所山区小学,正在为两吨的捐赠衣物发愁。

  穿,穿不完,学校就200多孩子,有的还穿不了,因为有毛皮大衣这样的成人衣物;存,存不下,储藏室早已“堆衣成山”,邮局的营业厅也被捐衣包裹“霸占”;送,送不出,邮费、运费太高,算算都够买新衣服了。

  原本是集纳善意,救济穷困的好事,反而遭遇爱心过剩,无处安放的尴尬,令人遗憾。出现如此窘境,很大程度上与捐赠过程的“粗线条”有关。

  学校在网上发帖求衣,大家看到之后便纷纷捐衣。然而,当衣物已经够用,达到需求上限时,没有相应的方式能够及时叫停捐衣。显然,传统的网帖求助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帖子一旦发布,会被层层转发,早就超出了最先的平台范围,还有可能会进入人际传播的链条,以口口传播的方式存在。想终止捐赠时,即使删除原先的求助帖或者发布叫停帖,求助信息已经形成传播优势,一时间难以消除。这样,捐赠还是会接二连三的到来。

  要让捐赠变得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有效发布信息、精确控制过程的手段。

  实现这一点,是不是可以借助由第三方发起的网络慈善平台?求助方委托平台,为募捐立项,明确提交所需物品的种类、数量等信息,经过平台审核后公开发布。捐赠人看到信息后,可以据此有针对性地施以援手。对于捐赠物,平台可以根据“订单”筛选,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拒收。当需要结束捐赠时,由平台及时关闭相应页面,或者发布停捐信息。

  这样一来,求助方在申请立项时必须清晰提供募捐的需求,避免大而化之造成标准不明;捐助方也要按照实际需求提交物品,既避免了捐赠白白浪费,也可以防止某些人假借慈善之名,处理废弃用品;更可以随时监控过程,准确按下“终止键”,避免捐赠一拥而上、细水长流,造成物品积压、善心浪费。

  总之,以往粗放型的募捐方式该停一停了。只有让捐赠各方都能够精细化地行动,才能打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盲目性,让慈善变得更加细致入微,让爱心能够真正扶危济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