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去产能需要企业家主导下的资源重配
丁瑾
//m.auribault.com 2016-07-20 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去产能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效应开始显现,新增产能得到有效控制,钢铁、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走势稳中趋好。按照规划,2016年压减粗钢产能要完成45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要达到2.5亿吨以上。

  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些地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形势也较为困难,推进去产能,妥善安置职工、处置好企业债务,都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随着工作进展和市场变化,一些减产、停产的企业有意复产,有些地方去产能决心出现了动摇。照此来看,接下来钢铁和煤炭去产能要面对的形势更为复杂。如果考虑到,面临去产能压力的并不只是钢铁和煤炭行业,所以过剩产能实现市场出清的过程中,中国经济要承担的压力不会小。

  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一些专家提出,在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扛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不能搞简单化的一刀切,而是要按照“扶优汰劣”的原则对企业进行区别化对待;二、集中力量补足产业的短板,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应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不过应该注意到,去产能也罢,补短板也好,最重要的还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但是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公开而透明的游戏规则,让所有企业在一套规则下决胜负,定输赢。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轮去产能,之所以在有些领域并没有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就是因为一些本该淘汰的企业在获得政府救助之后活了下来,但因为并没有真正地在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当初被救助的一部分企业,而今又陷入了困境。至于补短板,如果我们讨论的是产业和产品竞争力,那么要做这件事的仍然是企业——没有能力在竞争中体现出独特优势的企业是不会被市场选择的。

  民营企业可能是去产能的对象,但也可以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如果去产能的过程中更多政府主导,采用行政手段,或者说对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持犹疑甚至排斥的态度,也许我们会见到更多拉郎配式的产业整合,而少见企业家主导下对资源的重新配置。或者说,在去产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上,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其中的参与,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针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资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非公人士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努力构建以“亲清”为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优化民资发展环境,坚定民企发展信心。

  去产能是一场攻坚战,我们应该着力于创造条件让企业家借助市场机制参与其中,在去产能的同时完成资源的重新配置。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也许是效果最好而代价最小的方式。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实现的不仅仅是去产能,更重要的是牢固地树立了对市场的信仰,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机制。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