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旦在万米高空之上突发疾病,难免束手无策。日前,在从广州飞往纽约的航班上,一名乘客突发心脏不适。紧急关头,两位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第一时间赶去诊治。同一天,当有乘客在广州飞往洛杉矶的航班上昏倒,又有一位广州名医挺身而出,让乘客化险为夷。
近年来,这样的暖心故事可谓随时、随地上演。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日前在高空施救的名医文卫平可谓一语道破“玄机”——他说“因为出差多了,经常会碰到这种事,职业使然”。还叮嘱记者,“你就别报了,真是小事情。”何其朴实、谦逊!所谓“医者父母心”,这些看似平凡的话语、微小的举动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在于他们身上闪耀着职业精神的光辉。
职业精神能够让人“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老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记者的责任在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都需要相应的能力、精神和操守。只有具备职业精神才能爱岗敬业,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对专业能力孜孜以求,对职业操守严格遵守。
另一方面,职业不只是一份工作,还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精神也不止于职业过程,更是一种由内而生的美德。当前,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军人”“最美护士”等,比如行车途中,司机在突发疾病时减速靠停,用最后一丝力气确保乘客安然无恙;上学路上,有老师奋不顾身推开学生,自己被卷入车轮下……对他们来说,职业精神已经是对职业、对责任、对人生的虔敬之心,已经成为一种征服人心的巨大力量。
当然,从事一种职业易,恪守职业精神难。职业精神当前的“处境”并不容乐观。有些人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无意于为自己的职业增辉添色;有的人把底线踩在脚下,让他们的职业群体形象受到牵连;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职业精神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呼唤职业精神回归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同样地,每个人也可以、应该把职业精神“收入囊中”。为此,我们应该鼓与呼,应该厚植职业精神“生长发育”的土壤。除此之外,每个人也不妨反躬自省:我们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有没有敬畏规则?当每天的工作需要展现职业精神时,我们做到了吗?
中国青年报:理想的教育不会把人改造成工具2014-08-19 |
封寿炎:用有效机制为娱乐圈刮骨疗“毒”2014-08-20 |
郑汉根:建设商业文明需深耕民族精神2014-12-02 |
南京日报:别怪孩子攀比 是大人心里作怪2014-12-17 |
刘天亮:利益不是万能的标尺2015-12-16 |
多维对话,培厚文化土层2015-12-31 |
韩松落:王宝强不再奉送人生道理2016-01-04 |
建立教师退出机制,须实行教师同行评价2016-02-25 |
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2016-03-04 |
英国电视的创新动力2016-04-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