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工匠精神要从培养劳动习惯做起
关育兵
//m.auribault.com 2016-03-10 来源: 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工匠精神”一词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日来引发代表热议。8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中,谈及当前很多学校取消劳动技能课,代表们呼吁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工匠精神”。

  制造业是经济的基础,要实现大国制造的目标,就需要一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前不久媒体热议的日本抢购马桶盖、造得出原子弹却造不出圆珠笔头球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而比工匠缺乏更严重的是,我国缺乏一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缺乏,与孩子们缺乏动手,欠缺劳动习惯有关。现在很多学校都取消了劳技课,很多孩子不用动手,也不会动手;不愿劳动,也不会劳动,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养成劳动习惯,将来又怎么会向应用型转变呢?有代表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的确,一个没有劳动习惯,一个没有动手能力的孩子,即便有从事工匠的心愿,只怕也会徒叹奈何!

  工匠的缺乏,工匠精神不足,亦与对劳动者的尊重不够有关。有媒体报道,月薪上万元找不到熟练的产业工人。可是,反观他们的招聘条件,又不难发现,在对待工匠上和对待人才上,企业的诚意是有差异的。要把工匠当作人才看待,这是企业应有的理念,也是地方应有的新型人才观。在工作环境上,也要努力改变工匠低人一等的思想,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从这些方面努力,不真正尊重工匠,即使扯破了嗓子,喊破了喉咙,也难以改变工匠欠缺的现状,也不会有真正工匠精神的出现。要让工匠真正成为一种职业选择,而不是高考淘汰品的被迫,这需要社会和个人理念和制度的双向转变。

  劳动光荣,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同等光荣,这是我们今天应有的理念。因为工匠不仅是体力劳动者,更多的时候也是脑力劳动者。如果只是埋怨毕业生想当白领、不想当蓝领的浮躁,而不反思企业、社会对蓝领的不够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