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谈歌:“我是工人中的一员”(图)
//m.auribault.com2014-09-0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现实主义冲击波”威力依旧

  1996年,谈歌的《大厂》在《人民文学》当年第一期刊发,这部反映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革中的处境的中篇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很多读者反映,读《大厂》就如同当年读《乔厂长上任记》一样,因为作品太贴近企业里的生活了。

  而在这一年,《大厂》只是谈歌带给文坛震撼的开场。《天下荒年》、《岳姑娘的故事》……一年间谈歌发表长篇小说1部、中篇小说17部、短篇小说23部,还有一部25集电视连续剧,总计近200万字;全国几家有影响的文学刊物的头条被他占去了大半。有人说,1996年是文坛的“谈歌年”。这些作品也成为“现实主义冲击波”中最强劲的一股力量。记者曾在谈歌的《激情岁月》一书中看到一段非常准确的评价:谈歌是一位社会疗救型的作家,他尤其擅长诊断国有大型企业萎靡困顿的病症,甚至不逊色于社会学家式的政治家。谈歌在他的写实叙述中从不遮掩自己的激情,而且他始终把情感的天平倾斜到工人的一边。他曾是工人中的一员,至今他似乎仍把心遗留在工人中间。小说表现工人的生活和情感,没有丝毫矫饰和虚伪的恶俗。更重要的是,在小资泛滥的浮华年代,听谈歌为被遗忘的工人而大声咆哮,不失为迷醉中的清醒。

  “回过头来看,当年先锋主义很是盛行了一段时间,我也追风赶浪写过几篇。但是,面对那么多的社会现实问题,作家若一味躲在屋子里搞先锋试验,必定会被读者摒弃。之前,我做过几年行业报纸的记者,到处采访,对国有企业有许多感触。应该是在这个背景下,我写了一些关于国有企业人和事的小说。”在谈歌看来,当年的作家们还是有激情的,也是关心大众生活的。而时下,真正代表大众情感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少。“讲句笑话,有多少读者知道什么是先锋文学吗?我想,大多数只知道先锋霉素,消炎用的。不提倡深入生活、不提倡写大众民生、只写自己那点感受,这是不对的。”

  面对时下写工业、工人、工厂的作家越来越少,作品凤毛麟角的现状,谈歌认为,问题就一条:作家不上心。新的一轮产业升级正如火如荼,在谈歌看来着力于人、着力于一线工人和干部是会出很多好作品的。“看过一些写国企改革的作品,多是情节淹没了人物。还有一些作品,或是因为作者的生活阅历不够,附着在人物身上的情节不丰富,人物苍白,成了符号。”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