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广州女子掏粪班:最担忧“后继无人”(组图)
//m.auribault.com2014-05-2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城市那么大,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做” ◇有的应聘者一看到这里的工作环境,扭头就走了 ◇“她们确实不容易,我觉得给予她们什么样的褒奖都不过分”

    走进班组:广州女子掏粪班最担忧“后继无人”

    中工网记者 何东霞 通讯员 陈志钢

身穿环卫工作服、戴着16层纱口罩的朱春梅在操作固液分离机,与20年前完全依靠人手进行固液分离不一样,她们现在更多依靠机器。

为了防止固体垃圾太多而缠住压榨机,张玉萍用铲子把固体垃圾从机器的齿轮中理顺,这时稍不注意,粪便和垃圾很容易喷到脸上。


    压榨好的固体垃圾通过传输带送到斗车,再用车辆运往垃圾填埋场。张玉萍正在通过机器控制垃圾流量。(中工网记者何东霞摄)


    “你得有心理准备,采访完有可能吃不下午饭。”还没进入车间采访,女工们就多次提醒记者。尽管在自动化时代,她们的工作条件与过去相比有大大的好转,但仍超乎想象的艰苦。

    50多年前掏粪工人时传祥的美名传遍全国,如今,广州一个仅有5人的女子掏粪班也被无数荣誉光环笼罩——全国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先进集体。

    提起时传祥,班组里最年轻的王艳云不太了解,而其他年长些的女工颇有些纠结——一方面认为“他确实应该是我们的精神榜样”,另一方面又感到“具体说不上什么是时传祥精神,但时代变了,人们不像过去那样从心底里尊重我们掏粪工了”。

    她们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天天与排泄物打交道。其实,这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劳模工人时传祥的精神——虽然她们自己没有察觉。

    从“铲不离手”到机械化操作

    “现在的掏粪工人已经不像时传祥那样工作了,虽然仍然需要忍受难闻的气味,但我们基本上是机械化、无害化处理,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为城市服务。”女子掏粪班班长张玉凤说。她曾被评为广州市劳模、广州十大杰出青年。

    据了解,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担负着全市1500万人的粪便处理。平均日产1000吨的粪便首先由吸粪车运至无害化处理中心,注入粪池,粪池连接着固液分离设备,也就是用梯级式格栅对粪便进行隔渣,将粪便中夹杂的卫生纸等各类固体垃圾除去,使粪便变成有机污水,然后用管道输送至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分离出的垃圾经螺旋输送器压榨脱水后变成干渣,用车辆送往垃圾填埋场填埋。

    班组里的张玉凤和张玉萍是一对亲姐妹。妹妹张玉萍是这5位女工中工龄最长的一位,21年来,她亲历了掏粪工这个工种的时代变迁。在张玉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们每天几乎是“手不离铲”,粪便运过来后,必须人工进入渣水分离的沉淀池,用铲子把粪便和垃圾分离,铲出粪便装进斗车,然后推车上斜坡,从高处将粪水倒进垃圾车车厢,一班下来全身沾满粪水。

    2002年,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从德国引进了两条自动化的处理线。“以前我们的手全是老茧,现在好多了!”张玉凤说。

    目前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有三个掏粪班共18人,实行日夜三班倒不停作业,女子掏粪班是其中的日班班组。“这里位于城中村,治安一直不好,出于安全考虑,把女性都编为一个白班。” 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书记张书文介绍。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