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扶贫文件要让群众看得懂
杨永纯
//m.auribault.com 2017-01-16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文件要可读可感,扶贫工作中的政策和文件更应当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

  扶贫工作连着千村万户,一策一措都牵系着群众福祉。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传导器和宣传册,扶贫文件在联系群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指导扶贫工作的文件存在让人看不懂、形式化等问题,让工作打了折扣、群众摸不着头脑,亟待改进。

  公文以其本身的“严谨”特质,要求书写术语规范和措辞准确,但并非要求使用一堆僵化枯燥的官话套话,看似严密无误,仔细分析却空洞无物。文件要可读可感,除特殊文件外,扶贫工作中的政策和文件都应当“好好说话”,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这是由扶贫工作直接面向基层的性质所决定的。

  目前,顶层设计部门的扶贫文件越来越接地气,力求以问题为导向,回应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愿。反观一些地方的扶贫文件,却呈现出文件化、会议化的现象。仔细分析会发现,在这些文件里,成绩功劳一项不舍、分析案例一窍不通、实际问题一样不说,夸夸其谈,不明所以。凡此种种,不仅使脱贫攻坚的“硬办法”被软化,实招被虚置,真金白银被浪费,影响如期脱贫,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誉,诚非小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不断夺取脱贫攻坚战新胜利。面对这一要求,施策部门更应直面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对于文件制定者来说,要以赤诚相见的坦率、虚怀若谷的态度、直面问题的勇气,把政策讲透、把道理说通、把症结理清、把办法列明,要让干部便于执行、让群众喜闻乐见、让举措落地生根。表面上看,一些部门忙得“五加二”“白加黑”,制作出的文件却看不到问题、打不开局面、化不了矛盾,究其原因,是制作文件“跟着感觉走”“跟着习惯走”,而不是“跟着问题走”“跟着群众走”。心中没有切实为民的“真诚”,眼中就有视而不见的“盲点”。扶贫文件不是描红绣花,而是要真诚为民,多说问题,少夸成绩。

  人心向背看百姓,基层群众认识和评价一个政党的担当,最朴实、最有力的经验依据就是其作风。有人说,基层扶贫一个干部就是一个“广告牌”,一份文件就是一本“宣传册”,生动表明了扶贫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形象。文风就是作风,言之有物,表达清晰,才能提升政府公信力,保证政策的基层信任。因此,切勿让“追求平稳,回避真话实话”的不良风气侵蚀基层扶贫工作,以文字游戏给自己留下不敢担当、逃避责任的空间。扶贫文件事关担当,莫摆花架,要出实招,要问疾苦,只有如此,才能赢得群众支持。

  制文有规范,文件有真义,其义在于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直面问题,勇于任事。群众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不会以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作为标准,只会以做了多少工作、取得多少实效、脱贫稳不稳定来衡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工作抓手的扶贫文件做到“好好说话”,拜群众为师,以问题为师,才能真正在基层汲取前进的力量,引导干部群众共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