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曲青山
//m.auribault.com 2016-07-04 来源: 《求是》
分享到: 更多

  ■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它诞生于欧洲,却在今天的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我们党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我们党成立95周年之际,全党同志深刻认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明确奋斗目标,坚定必胜信念,不仅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

  ■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我们党艰苦探索的过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永无止境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吃透两头,“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成果。

  ■ 党的历史表明,理论兴则党兴,思想强则党强。如果说,在党的历史的早期,我们党在思想上准备不够是一个弱点的话,从党的七大以后,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重视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坚持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则又成为我们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68周年。在庆祝党的生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更不能忘记由他们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95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不丢老祖宗,又讲新话,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路走到今天。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它诞生于欧洲,却在今天的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我们党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我们党成立95周年之际,全党同志深刻认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明确奋斗目标,坚定必胜信念,不仅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

  中国的先进分子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沉浸在苦闷和彷徨之中,感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良方,开始探索和寻找新的出路。当时,在思想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如无政府主义、无政府工团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斯坦主义等等,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比较、分析,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起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这次革命由于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近似的俄国,对中国人民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主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中涌现的一批比较年轻的左翼骨干像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周恩来等开始思想转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观察世界和国家命运的工具。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中国工人运动,两者的结合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马克思列宁主义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中国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刘少奇同志曾说过:“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由于我们党在思想上准备不够的弱点,在党的早期历史上,党还没有自己的理论。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有一个时期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理论脱离实际,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一切照抄本本,照搬教条。另一种倾向是轻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重视理论学习,满足于自己狭隘的经验。这两种倾向都曾在党的历史上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后果。

  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呢?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在95年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创新理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相结合”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我们党艰苦探索的过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永无止境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吃透两头,“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成果。

  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党的历史表明,理论兴则党兴,思想强则党强。如果说,在党的历史的早期,我们党在思想上准备不够是一个弱点的话,从党的七大以后,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重视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坚持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则又成为我们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点。党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能够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能够顺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能够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切得益于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精神变物质”产生了强大力量,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的伟大斗争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伟大斗争是以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为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的。从世情看,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不断加快。从国情看,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从党情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严峻复杂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及其他各领域、各方面的创新,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指导好这个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当前,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作指导。要进一步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它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掌握其精髓要义。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反复不断学,及时跟进学,拓展内容学,持之以恒学,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学用相长,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去照亮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道路。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