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刘 畅:公车封存之后怎么办
//m.auribault.com2014-01-2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公车即将面临新一轮的“封存”——不只是春节假日期间,大部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公车进行例行的封存,还有中央颁布八项规定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也封存了超标购买的车辆。封存毕竟不是最终办法,公车腐败能否得到有效遏制,公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车辆封存之后如何处置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按照一直致力于推进公车改革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叶青的说法,封存只是过渡措施。

    对一些部门而言,封存超标车多少有些被逼无奈。公众对公车过多、过于豪华颇多诟病,这些车一般牌照特殊,一眼就能被认出来,很容易就被随手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曝光,这对超标车形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力。一旦被曝光,就面临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上级部门的处理,责任人受处分等后果。因而,将豪华超标车封存,既是中央规定的明确要求,也有民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现实压力。

    对于一些单位和官员而言,将超标车暂时封存,不乏“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心态。一旦发现上级机关的要求有所松动,感觉严查严处的纪律约束和舆论监督的风头已过,就有可能故态复萌,“车照开、酒照喝”。如此,封存就变成了“躲猫猫”的游戏,失去了反腐败、转变作风的意义。

    还有一些地方按照相关规定,对超标公务车进行了拍卖。比如,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以3003万元的价格,拍卖了324台车;江西新余市拍卖了464辆公务用车,得款2600余万元。这些拍卖或多或少有示范效应。媒体高度关注之下,试点的地方政府难免会“不太自在”。要想消除公车拍卖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就必须保证拍卖过程的公开透明。如叶青建议:任何机构在决定公开拍卖公务车辆后,都应在官网的醒目位置公布相关车辆的完整信息,防止内部操作。公车拍卖的过程,要经得起监督、挑刺。

    去年1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第五章“公务用车”明确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这实际确定了公务车改革的方向,以及超标车的处置方式。

    目前的问题在于,大量超标公车封存后何去何从。拍卖之类的个别试点,由于处在破冰和试水状态,可能考虑不周全,难免“试错”。而在小范围的试点之后,更大范围内的车改,则必须切实可行,保证必要的资金节约率,避免借车改之机谋私利。

    明确标准和公开透明的公车拍卖,将有助于避免地方官员的“侥幸”心理和“试错”,为今后的公车改革打下基础。而科学严谨的资金节约率,是衡量车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了公车,相关开支依然居高不下,如此的改革不如不要。此外,公车改革节余的资金,也应真正投入到民生领域,让公车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公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