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双12”线下狂欢能否救赎实体店
邓海建
//m.auribault.com 2015-12-15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据新华社报道,“双11”让电商盆满钵满,紧跟其后的“双12”则迎来了线下实体店的购物狂欢。今年,国内外30多万家线下商户参与了支付宝和口碑网举办的“12·12支付宝口碑全球狂欢节”,覆盖餐饮、超市、便利店、外卖、商圈、机场、美容美发、电影院等八大线下场景,遍及全国200多个城市和澳洲、亚洲及港澳台等12个国家与地区。

  支付宝撒钱,大妈们扫货,人头攒动,队伍冗长——在“门庭冷落车马稀”的不少实体零售店,除了“关门清仓大甩卖”,似乎已难见到这般景象了。截至12日上午10时,全国消费者通过该活动,共买走了近86万份牛奶、61万份面包;截至14时,超市便利店最受欢迎的日用品是手纸和纸巾,总共卖出了20.75万份;截至14时30分,有40万份炸鸡、25万个汉堡被买走。

  这些商品不是“爆款”,亦非耐用,在经济学上基本属于缺乏消费弹性的范畴,却能比“双11”更让人扎实感受到消费潜力被释放的魔力。一则,它说明中国民众没那么LOW,并不是只知道“疯抢积压的库存”;二则,线下服务业尤其是零售业缺的也许不只是“双创”等精神,而是更实在的价格优势,是实惠意义上的作为空间。

  2015年“双12”的线下狂欢让人在沉郁的实体消费格局中,嗅到了一丝清冽的气息——通过消费范式的重构、借助改革红利的落地,解决实体店供需错配的体制性症结,并非没有出路。就像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国民却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国民跨境游却持续高增长一样,线上爆棚与线下清冷的反差,并非电商原罪带来的吊诡之象,对于实体店来说,必须在这股潮流中稳妥地学会“找自己”。

  支付宝不是救世主,揩马云的油并不能发家致富。“双12”启动的线下盛宴,撬动的仅是一种可能性,而要救赎千千万万的实体店,首先经营者要少抱怨、多创新,主动与“互联网+”对接。据称,大型连锁超市在接入支付宝后,平均收银速度从原来的一分钟左右,变成现在的15秒至20秒。“双12”线下交易中,很多中老年人已经能熟练操作网上支付。可见,变局正在发生,任何可能都不应被低估。

  其次,对于制度设计而言,在实体店成本飙升、利润空间摊薄的现实语境下,减免税费、减少环节,是对实体经济最好的支持。如果一块面包从面粉到货架的“旅行成本”更少一些,实体店与电商博弈的筹码也许不会如眼下这般无助。

  有时,经济向左还是往右,不缺“杠杆”,不缺“石头”,缺的只是找“支点”的智慧罢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