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海选”让劳模评选更接地气
陈晓燕
//m.auribault.com2016-03-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重庆市总工会和武汉市总工会日前发布新闻,均表示在今年的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和工人先锋号评选中,将在传统的配额推荐之外,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面向社会征集,由来自社会各界的单位、个人推荐产生候选人。武汉市总还将把所有候选人信息发布到网上,接受公众投票选举。(见3月22日《工人日报》)

  这样的新闻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去年广东省深圳市总也推出了类似举措,规定五一劳动奖章预备候选人可采用公开推荐的形式,其中包括个人自荐,这在深圳市庞大的外来务工者中引起震动。

  一个奖项评选的变动何以触动公众神经?

  原因在于,此举打破了先进模范候选人一般只通过内部指定渠道产生的惯例,让更多劳动者有机会参与评选,圆心底的“劳模梦”。

  五一“双奖”是工会为奖励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和先进集体而颁发的荣誉,每年评选一次,获得者可优先参评劳动模范,在有的地方还能享受劳模待遇。

  多年来,各地工会在评选机制上,大多采取配额推荐候选人的形式,即将名额按比例分配给法人单位和个人,经过一定程序产生候选人。此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明确各类型先进模范候选人的比例、规范评选程序等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做法美中不足的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少体制外的单位和职工参评先进模范的机会,尤其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及其从业者,不利于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劳模是一种榜样,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劳模评选必须做到客观、公正,经得起社会各界的检验。此次重庆和武汉的做法可谓打开了一个新通道,将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纳入遴选视野,有助于产生更符合公众期望的先进模范,特别是来自一线的草根劳模。

  对工会来说,这一做法也是在工作方式上增强群众性的表现。原有评选模式中引入海推、海选,让先进模范更多地从群众中来、由群众说了算,必然会使工会的工作更有活力、更有亲和力、更有影响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