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报道,女孩的父亲身穿那件定制的衣服对前去采访的媒体称,“当天就有几家媒体找到了我,现在已经采访过的媒体有十几家,预约采访的有三家”,并展示办公桌上堆放着的他自己编印的语文和英语教材。炒作的意图显露无遗,而目前众多的媒体去报道,也表明他成功了。这是更值得社会反思的地方,为何直到现在,社会舆论还这么关注所谓的“神童”?这位父亲用自己9岁女儿参加高考来吸引社会对其举办的“圣童班”的关注,恰恰就是看准了社会上还存在某种“神童情结”。
对于9岁女孩参加高考,在高考前舆论特别关注,都称这名女孩为“神童”,而高考分数公布后,由于只考了172分,才有媒体开始嘲笑。但如果这名学生考了很高的分数呢?会不会引起很多人膜拜呢?
女孩父亲说要引起社会对传统教育的反思,真正应该反思的是,在功利成功观的驱使下,很多家庭追求孩子早学习、早成才,把考上一所好大学作为成功的标志。20多年前,在这种早出人才的观念影响下,我国有多所大学举办少年班。后来,少年班的教学管理出了比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人格、心理问题,于是有几所学校先后取消了少年班。近几年,少年班的招生又开始火爆,舆论对10来岁就考上大学的“神童”特别关注,于是又有不少家长渴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还有少数体制内的学校,专门开设超常儿童班,说是因材施教,更多是学校借此选拔尖子生。这违反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说,还让家长为争夺超常儿童班的名额,而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从治理择校热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出发,各地已经叫停了超常班。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些号称颠倒传统教育,让孩子更好更快成长的“私塾”之类的机构又冒出来。这类机构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涉嫌非法办学,二是涉嫌违反《义务教育法》。而且,有的机构为吸引生源,更强调功利的成功。对此,有必要依法规范社会机构办学,同时关注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对于学生,应该有个性化教育,也应该鼓励学校、社会、家长进行个性化探索。目前很多个性化教育并不是真正的个性化,而是单一高考升学评价体系下的提分个性化,走的还是应试教育路线。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改革升学评价体系,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基础教育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从家长自己做起,不要被功利的成功观误导,从一味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考大学,向关注孩子成长和成才转变,真正重视孩子的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
唐 伟:教育孩子不应“承包式给予”2014-04-25 |
向定杰:高中学分制,切勿穿新鞋走老路2014-05-13 |
向定杰:高中学分制切勿穿新鞋走老路2014-05-14 |
汤 勇:呼唤教育的“绿色GDP”2014-06-05 |
大众话题:教师更有想象力,教育才有更大弹...2015-05-19 |
教师更有想象力,教育才有更大弹性空间2015-05-19 |
杨兴东:“上清华靠智商”只是说出了教育常识2015-05-22 |
13岁初中生不应该是教育不公的替罪羊2016-02-01 |
“取消中考”是否可行?2016-03-04 |
不能让毛坦厂成为寒门学子的唯一机会2016-06-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