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从“美女作家”到“鲜肉作家”
陈庆贵
//m.auribault.com 2016-07-20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当下中国文坛怪象,似乎除了出不了“鲁郭茅巴老曹”,庶几便是无奇不有,而且没有最奇,只有更奇。让地球人叹为观止的是,这年头,写作者要想成功,不仅要写得好,还要长得帅,甚或后者更关键。有人直言:现在一个作家的颜值,直接决定其作品销量。自真人秀“拼颜值”之火烧到文坛,“鲜肉作家”便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时引发怀春少女的尖叫。有图书电商用“围观小鲜肉”做主题,列出一堆“高颜值作家”火上浇油;有网站公布“年度影响力作家”,“鲜肉作家”一马当先;有媒体公布“十大鲜网作家”排行榜为“鲜肉作家”搭T台……风水轮流转,“鲜肉作家”蹿红让我想到前些年的“美女作家”。

  与“美女作家”如出一辙,尽管“鲜肉作家”们的作品并非全赖脸蛋,但借助感官刺激炒作促销却是不争事实。这厢,“鲜肉作家”殊途同归用颜值吸引尖叫,让“肉粉”们爱屋及乌,其拥趸差不多清一色90后女生;另厢,就像“美女作家”粉丝多为“色男”一样,“鲜肉作家”读者也多为“色女”。21岁的某小姐直言不讳:“作者长得好也是吸引我的关键,对‘色女’而言,颜值高才是硬道理。”另一位更加心旌摇动:“好想近距离看看帅哥。”虽然某90后“鲜肉作家”文字水准让人不敢恭维,但被“肉粉”追捧之火爆程度却让大明星自叹弗如。询及“痛并快乐着”小女生们的尖叫理由,回答惊人一致:“谁叫他长得那么帅!”

  作家靠作品说话,而非靠颜值。哲人开示,“美不过是一皮”,“美犹如盛夏的苹果,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美女作家”也好,“鲜肉作家”亦罢,当容颜衰为明日黄花,“银样?枪头”、中看不中用的依附寄生作品也会陪葬;反之,即便无有保鲜术保证“美女作家”“鲜肉作家”容颜不老,只要是时间检验和历史沉淀下来的经典,作品照样能传世不朽。回望古今中外传世文学经典,请问,有哪一部是靠脸蛋留下来的呢?相反,因为作品而被记住脸蛋的“作家美女”倒是不乏其人。我佩服一位女作家的人性反思和性别顿悟。她说:“女人是块糖,每个男人都想尝。但是糖吃多了,和吃毒药也没什么两样。”“美女作家”如是,“鲜肉作家”何尝不然。回头看看,当初像串花灯似鱼贯粉墨登场的“美女作家”们,如今还有几张脸蛋让人记得,犹有几部作品留了下来?我当然不意一语成谶,但我敢断言,“美女作家”作鸟兽散之今日,肯定是“鲜肉作家”泡沫灭的明天。

  “美女作家”与“鲜肉作家”大同小异,除了恩泽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自身颜值,推手好事者流的外部催化和作俑发酵也功不可没。一方面,民间热衷过度消费娱乐文学,乃过度商业包装和营销策划产物;再一方面,民间热衷过度消费娱乐文学,又反作用商业包装和营销策划变本加厉。“鲜肉作家”靠高颜值迎合特定群体,与其说有感官反射的内在荷尔蒙驱动内因;毋宁说更有出版商本末倒置、为逐利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推动外因。乱贴“鲜肉作家”标签制造卖点,客气点说,是误导读者伤害作家;不客气地说,则是背离作家责任践踏文学精神。

  不无反讽的是,就像早先有女作家拒绝被人称呼“美女作家”一样,某90后“鲜肉作家”也很抗拒“鲜肉作家”称号,他担心别人因此而冷遇小觑他的作品。肇始于过度炒作“鲜肉作家”,目下很多尤其是年轻作者开始在颜值上下功夫,更有刚出道的年轻作者为吸引眼球而整容;某网站推出写手评选,“写得如何”只是附属,关键看是否“小鲜肉作家”,堪称荒诞之至无稽之极。

  有论家指出,当下文学创作尽管有着几何级数量的增长,创作景象却不容乐观,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文坛尚未培育出大师级作家,未能创作出几部真正具有史诗性质和时代纪念碑式的经典。“鲜肉作家”们的作品充斥“心灵鸡汤”,很多故事人造“鸡精”,为鸡汤而鸡汤。内容貌视“人生感悟”“柔软温暖”,读者读后反馈却是:“一本不如一本”“看后能记住的内容少之又少”“无聊打发时间看看就好”。“鲜肉作家”风靡一时,反证严肃文学日见式微,让他们钻了空子。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它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国民精神的状态。《人民日报》批评文艺创作十大恶俗现象时指出:我们今天文艺创作失去信仰、失去灵性、失去判断、失去方向,是整个民族缺乏想象能力、缺乏自由精神、缺乏思考意识的表现,这是当下文艺创作的最大危机。“鲜肉作家”现象,难道不值得国人深度反思和幡然醒悟吗?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