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大学布局还有没有“祖国需要”
刘洪波
//m.auribault.com 2016-09-2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那种在教育中奉“市场化方向”为圭臬,而无视区域公平、国家战略的思维,是简单的,也是教条的

  兰州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受到质疑,在900个名额中,100多个名额由“创新人才”、“院士等优秀导师人才培养”、“推免辅导员”等项目分配至只能报考本校,涉嫌违背教育部推免保研不再区分内保与外保的规定,一些获推免的学生表示异议。

  一个违背教育部规定又被学生质疑的做法,舆论上会受到怎样的评价,是可想而知的。北京某媒体就发表了文章,称兰州大学有“狗急跳墙”的悲壮感。文章倒也理解中西部高校在区域和校际资源不平等下的焦虑,但“狗急跳墙”的用语非常轻佻,对“学生不断往外跑,根本在于高校的学术、科研、管理能力不足”的归因则不着边际。

  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高校,办学上面临的困境是真切的,教师、生源、人才的流失是规模巨大的。根本上讲,这不是因为“学术、科研、管理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地域劣势。这种地域劣势,过去是靠“一颗红心,服从祖国需要”弥补的,现在这一弥补因素已不存在。但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需要有高水平大学,这一“祖国需要”难道也消失了吗?没有,只是这一“祖国需要”已不再能够联系到个人选择,也不在体制上进行个人选择的褒奖。大学在“公平竞争”中发展,西部大学成了人才出走的重地。

  对兰州大学这样的西部高校来说,维持较高的学术水平已成为学校自身不能承受之重。按照“平等竞争”的原则搞下去,西部将可能不再有高水平大学。道理显而易见,就像如果没有区域发展战略上的谋划,西部将不可能在“平等竞争”中实现全面小康一样。可以说,在大学发展中,一味制定“平等规则”而不对西部有特别支持的做法,本身就是国家教育战略的弱视行为。

  兰州大学的保研做法固然也是杯水车薪,也难以起到扭转趋势的作用,但总比听任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平等竞争”下快速地流失要好。应当像考核精准扶贫那样,考核教育管理部门在维护教育资源区域公平配置、大学布局合乎国家长远教育战略上的作为。

  那种在教育中奉“市场化方向”为圭臬,而无视区域公平、国家战略的思维,是简单的,也是教条的。无视教育发展上区域差距拉大,甚至乐见这种差距的扩大,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应有作为。兰州大学的做法,应引起教育发展方略上的反思。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