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周,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的诺奖之旅令人瞩目。85岁的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发表的深情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再次引发人们关于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的思考。
在屠呦呦获奖消息传来之初,关于“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的争论十分热闹。实际上,这种“中国神药”是中西医结合之后给世界的惊喜。虽然提取方式出自西药技术,但确实是中医古籍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记载,被敏锐的屠呦呦所捕捉,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可以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此番诺奖花落中国,表明世界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极大认可,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医药、中国古代科学和传统中华宝库的价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无数璀璨珍宝值得挖掘。本草学、建筑学、天文学等等,都曾长期领先于世界。无论是独具特色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还“百姓飨其利”且沿用至今的都江堰,又或者被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的《梦溪笔谈》,都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步入近代,当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西方似乎成了强大的代名词,很多“开眼看世界”的国人开始“向西看”,却也在西方的“现代化、高科技”面前,逐渐丧失了挖掘自己宝库的自信。诸如此类,莫不让我们的丰厚成果难以为人所知,中华文明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
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向前,人们逐渐发现,西方的“高科技”并非永远灵光,很多时候一些传统的东西反而更具优势。就拿西方医学来说,虽技术先进,可往往重局部而轻整体,重微细结构而轻相互关联,容易给人体带来副作用;而遵循“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等传统思想的中医,则展现出和平介入、系统治疗的优势。再如生态环境方面,“道法自然”等古老思想,与西方“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攫取思路迥然不同,为正处于生态困境中的人类,提供了与自然相处的另一种可能。事实说明,单线思维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只有加强不同文明成果之间的交融互鉴,才能不断找到破题之法,惠泽人类,造福世界。就目前来看,我们应当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中华宝库的挖掘当中。
屠呦呦曾表示:“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还是需要创新,需要继承与发扬。”这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提醒。在这个渐趋多元的时代,以更创新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发掘利用那些长期被湮没的传统珍宝,中国定能为世界提供更多解题思路,为人类未来带来更多惊喜。
人民时评:“国医大师”如何代有传人2009-06-22 |
人民时评:“国医大师”如何代有传人2009-06-22 |
人民日报:“国医大师”如何代有传人2009-06-22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有多少“国医大师”2009-06-23 |
人民日报:“国医大师”如何代有传人2009-06-22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有多少“国医大师”2009-06-23 |
王君平:中医药这把“钥匙”不能丢2013-07-05 |
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2015-10-08 |
屠呦呦秉持的,不是好事者争论的2015-12-09 |
王君平: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2015-12-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