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不解“血荒”尴尬惩治“血贩”有失理性
朱永华
//m.auribault.com 2016-06-15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14日是“世界献血日”,据《南方日报》报道,在广州部分三甲医院,活跃着一群以“互助献血”名义进行“有偿献血”的违法团伙,他们在QQ群等社交平台中发布信息,引诱群友参与,并从受血与献血者之间赚取差价。由于互助献血本身的机制漏洞,再加上无偿献血难以满足用血需求,为了救人,这种违法现象也被“默认存在”。

  所谓“互助献血”,指患者急需用血得不到及时满足时,受血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关系,或者间接的某些社会关系人进行无偿献血,所献血液可以等量提供给患者使用。尽管这种“互助献血”可以起到迅速动员献血者的作用,从而缓解供血不足的状况,但却给“血贩子”留下可乘之机。以患者亲戚、朋友等名义进行“互助献血”,方式隐秘难以识别,也给医院或采血中心的监管以及警方的依法打击带来困难。另外,如果通过各种手段对这些血贩子进行严厉打击,一是可能造成患者无血可用,贻误治疗。二是违法成本提高势必也会加大患者用血成本的大幅提升。

  其实,从报道中记者的“卧底”暗访中可以发现,血贩子除了从中赚取差价牟利之外,所有对供血者的体检和采集都是通过正规采血中心完成,供血的质量与安全并不存在任何风险。然而,这种“有偿献血”的黑色交易不但违法,属于依法打击对象,如任其野蛮生长,势必会对无偿献血事业和社会爱心奉献带来极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但无偿献血供应不足的尴尬,又使得医疗机构和警方对这种现象还不能“赶尽杀绝”,毕竟在客观上,挽救患者生命比打击“血贩子”“血托”要重要很多。

  很显然,如果无偿献血的供应量充足,在患者使用无偿献血成本远低于从“血贩子”手中“购血”的情况下,任何患者都不会采用这种“互助献血”,有偿献血的黑色交易也会不打自灭。但无偿献血既是“无偿”也是全凭自愿,更不易采取任何强制和摊派。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无偿献血鼓励机制和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不仅是广州,我国很多城市在无偿献血均出现大量缺口的情况下,却很难在街头见到流动采血车的身影,客观上造成很多愿意无偿献血者因“不便”而放弃。而事实上,在无偿献血已经形成社会共识,人们对无偿献血已经完全消除健康顾虑的前提下,合理布局采血点,让流动采血车深入社区、学校、工厂等单位成为“常态化”,尽可能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就显得非常务实与可行,而据心理专家分析,人们对无偿献血的爱心奉献,既有“从众”心理也存在“稍纵即逝”的随意性。让采血点多起来,让流动采血车每日多出去“走两步”,对提高无偿献血的“产量”注定大有成效。

  其次,是要在无偿献血的鼓励机制上多做文章,无偿献血不仅是“救命”的爱心付出,更能在自己急需用血的伤病治疗中享受付出爱心的回报。它比金钱物质的奉献更高尚、更伟大也更普惠与社会。曾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将无偿献血与个人的就业、升职,甚至与公务员的升迁进行“挂钩”,尽管也引发社会热议,但笔者认为,这也不失为鼓励无偿献血的一种有益尝试。而针对各地农民工、高校学生是无偿献血“主力军”的这一特殊现象,笔者更认为需要对无偿献血的鼓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甚至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让无偿献血者“名利双收”,说到底也是对正能量的一种倡导和弘扬。

  无偿献血能够满足医疗,“血贩子”的黑色交易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因此,当务之急,不是研究如何对虚假的“互助献血”进行识别,也不是讨论如何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血贩子”,而是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在提高无偿献血总量上做足文章,以“釜底抽薪”来消除有偿献血的“黑色利益链”,显然才是理性和对生命的尊重态度。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