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施 平:城市理性推动城市进步
//m.auribault.com2014-05-28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逃票、群租……城市管理中的 “老大难”问题,往往关系到公共资源与个人利益冲突的交集,“一刀切”的整治方式往往容易激发矛盾。实践证明,在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上,除了建立起各项现代制度与科学决策机制,还需要以城市理性推动城市进步,让管理行为与城市精神与价值取向相向而行,才能起到顺势而为、顺水推舟的治理效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上海轨道交通的逃票人数大降50%。这跟上海提高了逃票处罚力度和率先实施诚信记录系统密切相关。过去,管理者处理逃票者的手段不多,除了教育,只能象征性地罚一点款,人力上也管不过来。曾有一种观点,是不是把逃票者的照片张贴出来“示众”以儆效尤,外省有些地方也已经这么做了,据说效果还不错。

  不过,在制定有关轨道交通管理办法时,经过充分公开和广泛的讨论,上海最后没有采用这种办法,而是采取了加大罚款力度并结合把逃票记录到个人诚信系统的手段。个人诚信记录实际上是一个中立系统,不属于行政部门也不是商业或私人机构,引入这样一个第三方加入治理结构,突破了原本“警察抓小偷”式的直接对立关系,而且从刚性的行政处罚过渡到柔性的机制约束。市民们因此也纷纷关注起诚信档案的问题,在议论中树立起了“不良诚信记录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观念。这样的治理方式对乘客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没有触及逃票者的个人尊严或直接处罚他们,但是用看不见的行为机制约束了“私德”的失范,其背后的治理逻辑是顺应城市价值取向,在取得市民普遍支持与理解的基础上开展行政管理。

  与逃票相似的是,群租问题多年来也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难点。上海在8年前就开始讨论如何通过地方立法来管好群租,然而当时的市民对群租的认识看法和重视程度并不一致,主要是由于群租的确符合了一部分市场需求,其泛滥程度也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市民抱有“只要不发生在我住的楼道里就无所谓”的态度。加上房东和房客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物业部门也多数存有不想管、不愿管、不敢管的心态。因此,尽管8年来反复有过相关讨论和一些负面事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行政管理手段,但在总体上并没有打破这样一个舆论氛围。直到群租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引发邻里矛盾、火灾、漏电等安全事故后,市民们的认识逐渐发生了转变,群租已经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可能跟每个人都相关的安全隐患。在这样一个民心基础上,上海适时推出《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进一步严格认定了群租标准和相关各方的安全责任,结合群租多发地区的安全隐患查处和整顿,使群租市场迅速降温。从房东、房客、中介、社区到监管部门,多方在有一个基本共识的前提下,在治理上形成了合力、减少了阻力。

  城市理性,倡导开明睿智,表面上看降低了效率,但它是为了形成共识和追求最大公约数。我们已经身处利益诉求多元化时代,现代治理在城市运营中更是体现出要与多种元素、多种利益协调治理的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依靠单方面权威推进社会管理,效果在减弱,隐患也很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要防止个人的非理性表达,协调好各方利益,要懂得顺势而为,顺应人们的合法权益和真实需求,重在通过价值取向和精神引导来推动城市理性的进步。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作为站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应当继续抱着开放的心态,在城市治理的探索上,为迅速城市化的中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