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关爱儿童须甩掉“包袱”思维
薛家明
//m.auribault.com 2016-06-01 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儿童福利上加大投入、做好服务,不仅不是经济发展的“包袱”,反而是转型升级的契机。甩掉“包袱”思维,才能让儿童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发展

  “六一”儿童节到来,关于孩子的话题又热了起来。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在对留守、重病、残疾、贫困等困难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津贴保障方面进展突出。不过报告也指出,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少年儿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儿童福利制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现状的问题越发突出。以儿童医疗为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1万名0至14岁儿童平均仅享有5个儿科医生,2010年至2014年我国儿科医生总量减少了约0.3万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儿科医生总量不足的问题会愈发突出。同样面临考验的,还有基层儿童福利服务支撑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仅有345个,显然难以满足特殊困境儿童的现实需求。

  儿童福利制度何以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许多地方把儿童福利当成经济发展的“包袱”,认为在儿童福利等社会保障上投入多了,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就会减少,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完善的儿童福利制度不仅不是包袱,反而会为经济发展增添内生动力。以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午餐制度为例,政府购买学生午餐服务能带动一定数量的餐饮公司和配套企业,进而增加税收、拉动就业。况且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一个孩子出现问题,一个家庭都很难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可见,在儿童福利上加大投入、做好服务,不仅不是经济发展的“包袱”,反而是转型升级的契机。甩掉“包袱”思维,才能让儿童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发展,要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护型现代儿童福利体系,持续增加社会的向心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