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中国政法大学聘任邓亚萍为该校兼职教授一事引发社会关注。特别是在微博等自媒体上,一些法大校友和网友对邓亚萍任职法大提出质疑。更有网络大V抛出了戏谑性话语:你的法律是体育老师教的!
而稍加搜索,我们就不难发现,事实上,而今的邓亚萍的学识和学历并不差。她拥有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学位,并且其工作简历也十分亮眼。可是,在现实中,提及邓亚萍,很多人还是会下意识地想到乒乓球,想到她的前国家队运动员身份。这里面存在一种刻板印象。故而,看过这则聘用新闻,有人会先入为主地做出悬空式判断。
这种判断大致存在如此逻辑:在高校任兼职教授的高层次人才一般具有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并且在该学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一定的知名度和较为广泛的影响。因为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知名的政法类学校,所以,邓亚萍的求学和任职经历并不能反映上述要求。
可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政法大学聘请邓亚萍女士为兼职教授,是由该校体育教学部向学校提出申请,由该校人事处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聘任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该申请,聘请邓亚萍女士为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其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
也就是说,“一个打乒乓球的教法律不靠谱”是一种误判。因为,邓亚萍不是来教法律的,而是来教体育的,并且还是教她闻名于世的手艺——乒乓球。这里反映的是:因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很多人的焦虑感并不存在事实性地基。
在这起事件中,有学生说,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建设一流名校就需要引进对口的优秀人才。毫无疑问,学校当然不能罔顾学科建设发展规律,通过拓宽交际资源的办法盲目引入名人来校任职。若如此,那一方面会浪费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会败坏学校的学术风气,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然而,这样的推断虽然正确,但并不适合本则新闻。从这个剖面看,我们有必要反思这类新闻热的原因。
一如此前“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十年”的热闻一样,人们脱离了就事论事的原则,所以容易产生误判。在这种现象里,很多人只是凭着一种刻板的成见,就去做倾向性判断,既失去了理性,也失去了对他人应有的尊重。此类热新闻当然与网络小编们的标题党思维有关,但说到底还是反映了一些人缺乏审慎和节制的思维弱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类热新闻无疑值得很多人进行冷思考。
检察日报:我们为什么要“捕风捉影”? 2008-11-05 |
检察日报:我们为什么要“捕风捉影”? 2008-11-05 |
新华每日电讯:畸形考核,考不出独立思考自... 2010-02-05 |
戎国强:常怀敬畏之心 远离肆无忌惮 2010-10-13 |
几 又:民意不要“被定制” 2010-12-30 |
尹于世:被质疑推动的进步同样值得喝彩 2011-11-22 |
新华每日电讯:畸形考核,考不出独立思考自... 2010-02-05 |
声音与法治 2013-04-10 |
柯华庆:涵养中国社会的“共同自由” 2015-05-28 |
吴雨潇:情人成反腐先锋,谁是倒霉的下一个 2015-07-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