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又到“双11”,一年一度的电商大战再次打响。相较以往,今年的硝烟似乎更浓。从一触即发的口水仗,到针锋相对的“电商春晚”,再到节操全无的海报战,几大电商可谓出尽了风头,赚足了眼球,也吊足了胃口。
自从“光棍节”摇身一变成了“购物节”,狂欢似乎就成了这个普通日子的代名词。但“买买买”的激情之后,诸多现实困扰便扑面袭来。假冒伪劣层出不穷,实在防不胜防;先提价再打折的价格猫腻屡见不鲜,让人大呼上当;物流卡壳快递变慢递,更是打不破的魔咒;杳无音讯的客服,同样消磨着人们的耐心……这些场景似乎已经成了近几年此时固定上演的剧目。“双11”让人买得开心,却难以让人买得放心、买得安心。
“双11”如今已走过七个年头,它创造了业界神话,成就了无数个炫目的第一。但着眼现实,这种“网络狂欢节”式的营销方式,也确实到了一个需要重新进行评估的节点。从经营模式来看,“双11”走的是前期压抑、集中爆发式的路子,把中长期的消费挪移至一天,在短期时间内堆起一座消费的高峰,显然过于粗放。从整个商业链条来说,电商的狂欢对其他行业的冲击显而易见,对相关从业者的影响不言而喻。从活动过程来说,网购省去了商品交割等中间环节,也模糊了购物体验等商品的多种价值。无数“第一”背后的东西,恰恰是需要我们更加冷静思考的。
狂欢仍在继续,如果任由恶性竞争、以次充好、诚信欺诈等乱象发展,那么下一个七年,电商传奇恐难继续。目前忙于厮杀的电商大佬们,或许更应该意识到:无论发展到何种地步,无论商业形式怎样更迭,商业价值、商业规律、商业文明都是不能抛弃的原则。电商的优势不能仅仅局限于比商场便宜了几块钱,也不能把“说话很贴心,管谁都叫亲”就当作是服务。靠制造噱头、玩价格战来“走量”不是长久之计,下真功夫去提供质量好、服务优的商业体验,才是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
除了“价格战”,电商能否拿出点真功夫2012-08-17 |
徐 蕾:价格战,小心“审美疲劳”2013-06-21 |
时言平:“双十一”购物狂欢背后的冷思考2013-11-11 |
“双11”2013-11-12 |
奚旭初:“造节”太频无异竭泽而渔2013-12-12 |
许红洲:“谁是第一”口水仗可休矣2015-11-04 |
封寿炎:阿里京东们不能再当“草莽英雄”2015-11-05 |
高 路:电商互撕,口水换不来口碑2015-11-05 |
张贺飞:电商刷单为何屡成猫鼠游戏?2015-11-06 |
电商互撕,口水仗换不来口碑2015-11-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