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网络炒作就是这样,当炒作者们从最开始的审美目的出发步入迷途之后,却意外地发现原来审丑更能制造轰动效应迎来眼球经济
警方还发现,不论是炒作红十字会,还是“2.6亿元赌债”,以及为郭美美量身定制的网络电影《我叫郭美美》,甚至郭美美因赌博被抓后,其母亲配合北京警方调查时网上出现的“郭母连夜从日本飞回国”等不实消息,都疑似有幕后推手进行网络炒作。对此,警方正在深入调查中(8月4日新华社)。
笔者在两年前曾经接触过长期从事网络炒作的人士,他宣称参与过和郭美美有关的网络炒作,此人如今已失联。他所说过的一句给人印象最深的话就是,“网民的心态是影响网络炒作的决定性因素,像我这样的网络推手也只能根据当前网民心态和热点现象进行炒作。”
诚如斯言,如果我们仔细去考察网络炒作的发展轨迹就会看到,最开始的网络炒作以纯美为主,比如天仙妹妹、最美清洁工。这个时期的网络炒作还没有完全脱离网络炒作者个人创作参与的痕迹,甚至寄托了网络炒作者个人某种美好的愿景。但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连网络炒作者自己都感叹越走越窄。人们时常会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如果不加甄别就破窗而入的话,事后才会发现,开窗的很可能是魔鬼。
网络炒作就是这样,当炒作者们从最开始的审美目的出发步入迷途之后,却意外地发现原来审丑更能制造轰动效应迎来眼球经济。
于是,经过众多网络推手的精心策划,一出出互联网审丑大戏逐一上演,如郭美美一般,令人大跌眼镜、三观尽毁。网络炒作者沿着这条不归路狂奔不已的后果,就是沦为网络谣言批发商、网络黑社会分子,与不法分子同流合污、各取所需。
如果仔细分析网民不良心态,不外乎是审美情趣低级、争议解决方式粗暴、喜好进行人身攻击,现实中不少人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想法,网络炒作实际上为一少部分网民提供一个现实中找不到的宣泄口,在网络推手们看来,开骂的人越多越能体现炒作的效果。但这样的宣泄方式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十分危险的,不仅客观上宣扬了一种违背法治、戾气十足的负面文化和价值,而且很容易将网络问题扩大化,从而引申为现实问题,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
网络炒作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灰色行业,往后缩一步,可能达不到炒作的效果;往前走一步,很容易触犯法律,但忘却审美初衷的网络推手们总是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试探底线。对于经济利益驱使下的网络负面炒作,必须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转变执法观念,强化执法技术,决不能让现实中存在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向网络蔓延。
但是从长期看,要想真正彻底祛除网络炒作的负面效应,避免下一个郭美美似的网络红人出现,还应该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慈善体系本身问题不少,郭美美的炫富又岂能一炮而红?如果不是现实中干爹若隐若现,网络炒作者们又怎能乐此不疲?可以说,网络炒作由于其深厚的现实根基成为网络社会治理难题的集中体现,这进一步提醒人们网络社会治理需要以法治为主线,把思路向现实社会不断延伸、融会贯通,而不是彼此割裂、各自为战,才能从根本上对一些影响网络和谐稳定的因素进行深入持续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