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离不开“笨功夫”
胡吉吉
//m.auribault.com
2018-01-16
来源: 中工网—《劳动新闻》
分享到: | 更多 |
时代日新月异,不进步就会落后,不争朝夕就要被淘汰,科技创新更是如此。一国科技进步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如果没有下“笨功夫”的精神和“笨功夫”取得的成就,原始创新就难以突破。正是有了许多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坐得了冷板凳,经得起百般考验,才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可能。
2017年,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运-20、C919、AG600蓝天聚首,殊不知这一成就来自于国内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10年的科研攻关,其中许多是需要下“笨功夫”的基础工作;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孜孜以求,五年磨一剑,完成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走完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完的路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团队培育出亩产超一千公斤的超级杂交稻,背后是数十年深入田间、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基础实验;诺贝尔奖得主、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87岁高龄仍认为“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能下多少“笨功夫”往往决定着成就的高低。发达国家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取得不了新成果;等着别人做了大量基础研究,我们再来做分析和决策,往往只能受制于人。而如果是我们自己踏踏实实、敢啃硬骨,就能够取得先机。
“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当前,科技创新环境良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但是也要看到,浮躁风气、功利心也在不同程度侵蚀科研氛围,培养“冷板凳坐十年”的科研精神更加不易,更为必要。
只有胸怀创新使命,立志长期事业,肯下“笨功夫”,潜心做研究,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才能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战略转变。
编辑:张苇柠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