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拒载“敬老优待证”乘车情理难容
风铃
//m.auribault.com 2015-12-25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更多

  持“敬老优待证”乘公交车遭拒,七旬商洛老人王保太记下车牌号,等了两小时后,拦住拒载车讨说法。(12月24日《华商报》)

  近年来,不仅持“敬老优待证”乘公交车遭拒,就是老人乘公交往往也遭拒载。这实际上是一种身份歧视,是对老年弱势群体的大不敬。

  “敬老优待证”不是什么恩赐,而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敬老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可是如今一些司乘人员对“敬老证”有反感,只认钱,不认理。个别司机见到只有老人在候车,就不停车、不开门,任凭你连连招手,司机一踩油门扬长而去,使老人徒劳空等,感叹不已。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不正常现象,还是社会的敬老意识不够。在一些公交车司机看来,觉得搭载老人赚不到钱,而且担心老人乘车会带来麻烦等,于是就出现了拒载现象。其实,国家财政每年都会拨给公交公司一定财政资金专项补助,补助70岁以上老人及军人、残疾人等公益乘车费用,体现了政府兜底关爱。而有的司机竟把党和政府对老人这一群体的关怀打了“折扣”、“走了样”。从社会角度来看,这是对执行国家政策的阴奉阳违,是对老年群体的身份歧视;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是管理的缺失;从司机本人来说,这是职业道德问题。

  全社会都应树立尊老爱老敬老的理念和关爱意识,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我们明天的自己。歧视老人就是歧视我们的父母。对于拒载“敬老优待证”等身份歧视的司机必须严惩,同时应让所在单位负连带责任。有关部门应该从政策关爱层面做好细节文章,公交公司可以将“敬老优待证”统一改成老人公交IC卡,这样老人刷卡乘车也方便,当然还应注重关爱的细节,在全社会提倡并践行传统孝道文化,传承“尊老敬老”思想,形成人人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