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把学校的大门向外来娃敞开
金叶//m.auribault.com2013-11-07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促进外来娃顺畅入学不能仅靠主管部门的好心帮助和不断协调,也不能指望用“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根本解决问题。

  义务教育的公平之梦能否梦想成真,每位公民的教育权利能否平等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能否让所有人民满意,这些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正极大地考验着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智慧。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在探索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实践中,一直坚持公平原则为这部分孩子提供入学方便。园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促进外来娃顺畅入学不能仅靠主管部门的好心帮助和不断协调,也不能指望用“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根本解决问题。唯有准确把握义务教育的功能定位,合理确立招生的衡量标准,才能标本兼治、破解难题。本着这样的认识,园区全面构建渠道畅达的入学体系,并以此来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的系统性改革。

  这里,借用3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圆梦入学的真实案例,来描述化学工业园区招生改革的行走状态。

  教育定位在乎“办学为公”

  赵文浩(化名),幼升小,户籍河南省鹿邑县,暂住地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平周洼新村。

  当时,我们的小升初招生已经开始一周,赵文浩的父亲带着儿子一起来到我们办公室。由于家里情况特殊,孩子错过了集中报名的时间。而对照外来务工人员的入学政策,发现赵父还缺少社保缴费证明。如果在往年,他们只能自行解决入学。但今年受益于南京市新政,他们只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补充登记,就可以拿到一张《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派位通知单》,享受与本区儿童一样的入学政策。

  像赵文浩小朋友这样的情况,每年各区县都会遇到很多。根据以往的政策,这部分“五证”不全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一直都是难题。然而今年,在南京市招生改革的大背景下,园区教育行政部门主动调整政策杠杆,向外来务工人员中这部分亟待解决入学问题的弱势群体进一步倾斜。园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办学首先要把握教育的定位,政府办学就是要为所有老百姓服务。相关部门在政策研究和制定前期,就对园区所有的暂住人口进行了地毯式摸查,根据学校的办学空位进行统筹安排。

  确立标准在乎“情理相融”

  袁新语(化名),幼升小,户籍江苏省盱眙县,暂住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新华七村。

  招生时节,我们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统一登记,几百名外来务工人员顺利通过拿号、填表、核准、入库等4道程序完成登记。中间出了小插曲:袁新语的妈妈填表时面露难色,因为她在南京暂住了两年多,可由于疏忽,暂住证办理的时间距现在还不到一年。而按照政策规定,暂住证不满一年的不在统筹安排之列。这一情况汇报上去后,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根据袁新语在园区幼儿园读书超过一年的材料,认定该儿童暂住园区满一年,准许报名登记。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不可能没有标准。园区根据南京市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倡导人性化服务。我们确立了“政策为标、实情为准”的操作原则,既坚持统一规范的衡量标准,又在具体实践中充分考虑外来工群体的实际难处,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用局领导的话说:“我们制定的标准,不应成为难住大家上学的高门槛,而是要为他们搭建圆上学梦的坚实台阶。”

  构建体系在乎“渠道畅达”

  殷若希(化名),幼升小,户籍江苏省徐州市,暂住地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扬子十七村。

  该小朋友原本根据统筹派位,即将进入A校就读。可是小朋友并不愿意,原来她还有个姐姐已经在B校读二年级,两位小朋友一直由外公外婆照顾。如果两个小孩能在一所学校就读,那接送照顾起来就方便多了。了解到这家人的实际困难,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根据两校的空余学位进行了适当调整。最终,殷若希成功入学B校。

  为了让园区数以千计的外来娃都能平等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行政部门致力于搭建渠道畅达的入学体系。通过学龄儿童摸查、招生比例控制、窗口人员培训、统一登记派位等措施,努力做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学校派位全覆盖、实际困难可选择、轻松入学无条件。

  教育公平的首要定义就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我们通过推进系统性的招生改革来保障入学公平,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就是在努力创造公平的环境。

  (作者单位: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社会事业局)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