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河南”
//m.auribault.com2014-02-19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形成集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加强城乡统筹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建设“美丽河南”的必然要求,又是建设“美丽河南”的有效载体;既是指导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和实现“四个河南”的重要途径,又是全省人民追求的幸福目标。

  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布局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河南”,就必须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布局,实现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

  我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土空间布局,对于确保粮食、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必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粮食核心区建设,要保护好耕地和生态,加快构建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二是必须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空间布局是地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上的投影,要把产业布局与功能定位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对城乡现有和未来产业发展在空间进行重新组合与再配置,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农业产业与工业在许多方面处在一个产业链条中,工业生产的原料来自于农业和自然界,如轻工业生产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3,纺织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2,而污染物却大量排向了农村,形成了“物质循环裂缝”。因此,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集约、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有利于农村和城市、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合理的物质能量循环;三是必须科学合理地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并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生态支撑能力,按照区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推动和合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群、大中城市、县城、中心镇等适度集中和集聚转移。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是提高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提高城乡居民社会福祉、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的有力助推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我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通过村庄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促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中强调,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将配电网发展纳入城乡规划体系,生态园林建设要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和弃置地生态修复,要统筹考虑城乡医疗、教育、治安、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的重点,保护和修复城乡生态环境是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要通过水利设施、现代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林业重点工程、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等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好它们在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统筹好城乡污水、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工程与资源化利用工程的无缝对接和网络化管理,弥补城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裂缝”。

  统筹城乡生态用地规划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十分有限的国土空间与日益扩大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充分重视生态用地,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使有限的国土空间发挥更大的承载能力。

  明确确立生态用地这一土地类型,保护生态用地,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变化,有必要建立一个多学科、跨部门的公共平台,具体开展现有的土地、环境等自然资源数据调查,实施生态用地面积变化监测、服务功能动态评估等工作。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发展条件,积极开展县域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对生态红线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管控制度,努力构建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统筹城乡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更是一项艰巨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过去的公共产品分配和供应重城市、轻农村,加剧了城乡裂缝的程度;一系列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上的落后局面,成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现有生态补偿方式比较单一,生态补偿主体、补偿程度以及补偿客体在城乡一体化特别是城乡边缘区中尚未有科学界定等问题,造成了城乡交错带脆弱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生态环境由于其整体性、区域性和外部性等特征,具有强制的公共物品基本属性,需要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绿色考评体系和企业环境会计制度等能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要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调节利益分配格局,保证城乡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公平性,城乡居民之间享有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福利的平等性;通过提高农地生态价值,从机制上扭转城市化造成的城乡边缘区生态环境失衡现象,从而维护整体生态环境。

  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实践,是建设“美丽河南”的关键举措。通过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改变我省正面临的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为全省人民提供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充分展现“美丽河南”的巨大魅力。⑥6

  (执笔:程传兴)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