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寻
//m.auribault.com2014-01-15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丛 坤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论述,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融入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第一次对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要尽快消除生态环境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对黑龙江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黑龙江以资源丰富而著称,拥有大森林、大平原、大石油、大煤矿,生态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但回顾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前,黑龙江的生态环境,与今日相比较,人人都会感叹:经济发展了,而蓝天碧水却似有渐行渐远之危。因此,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提高黑龙江人的生态文明素质,转变观念,为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传统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体现了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契合的生态理念,正是这一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开发自然、保护自然中繁衍生息,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因而,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表明国际学界对儒家思想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孔子“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代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前些年时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二百多年才走完的路”,并以此自诩。但今天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今后的社会发展道路上,我们应从儒家“天人合一”、道家“清静无为”等朴素的传统生态文化哲学智慧中,更多地汲取思想营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二、深挖地域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资源

  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往昔“北大荒”不仅是历史上人们对这一区域地理环境的代指,同时也渗透着对其文化的轻蔑。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大规模考古发现及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等众多学人的努力,黑龙江远古绮丽的风貌愈来愈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才对黑龙江流域文明进行重新的审视,认识到黑龙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黑龙江流域古代诸民族曾做出卓越的贡献。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演进中,不断崛起的东北古代诸民族,或进取中原,建半壁江山;或马踏江南,一统南北。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显示出巨大的历史创造力。因而,东北地区历史上所处的政治、军事地位历来为史家所重,然对其政治、军事地位起支撑作用的是东北所独具的生态资源。黑龙江流域民族走入中原,然后消失(同化),这样的历史一次次重演,这些民族从弱小走向强大所依赖的是东北丰厚的资源。作为高寒地区以游牧、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黑龙江流域先民,与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原人相比,对人与草原、人与森林、人与江河、人与冰雪等自然界的关系更为敏感,认识更为深刻,更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东北生态资源之所以能长久保持,黑龙江流域先民自觉的生态意识功不可没。因此,黑龙江流域文明生态伦理意识,其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对于当下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整理、挖掘黑龙江地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资源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叫响民族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增加色彩

  这里所提“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是指世居黑龙江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11个少数民族。在这些黑龙江世居民族中,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许多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习俗、禁忌乃至习惯法则、乡约族规,体现了黑龙江世居民族的生态伦理智慧。首先,黑龙江世居民族大多信仰萨满教,受万物有灵的思想影响,他们普遍认为大自然是万物之母,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神灵,破坏自然就是对神的冒犯,就会受到惩罚;其次,在生产方面,从事狩猎经济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渔猎经济为主的赫哲族以及把畜牧业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蒙古族,其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中都有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再次,在居住方面,出于适应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他们常把居址选在有山有林、水草丰富的地方,体现了山林、草原、水、人以及居室的和谐统一。此外,黑龙江世居民族的禁忌习俗既是维系诸民族成员行为规范的道德信条,又对黑龙江世居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固化作用。黑龙江世居民族的价值观、消费观、宗教观等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生态伦理的核心观念。依照现代环境伦理的理论构建来看,其原生态文化中的环境伦理观念带有朴素性、封闭性的色彩,虽上升不到系统的思想范型的高度,甚至被视为“落后”的体现,但是恰恰是这种质朴、简单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引起国际的关注,认为它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对现代人在人类生存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