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内,4列出口安哥拉的内燃动车组装船启运;大连港口,2列尼日利亚阿布贾内燃动车组顺利离港;吉林长春,1列澳大利亚墨尔本地铁列车完成了所有厂内工序,即将运往港口……
这些带着“中国高铁”金名片的出口订单如期交付,离不开中国中车上万名技术娴熟、作业精湛的高铁工人。
搭建:多样化培养通道
工作不足半年,还是一名普通电焊工的易冉就被选派到电焊骨干集训队。在当年的技能大赛上,她一举夺冠。随后,又接连两届“挂银披金”。在被选派参加的国际焊接比赛中,她又凭借参赛的立焊、平焊板作品,获得了比赛组委会专门颁发的“特别奖”……如今已是全国劳动模范的她仍感谢当年参加过的技能竞赛。
中国中车有一组数据特别亮眼:截至2018年末,集团共有“中华技能大奖”8人,“全国技术能手”121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42人。获得这些荣誉称号的技术人才,大多和易冉一样,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成长起来的。
重点工程竞赛、技术比武大赛,岗位练兵、改善提案竞赛、“五小”创新竞赛,以“工人先锋号”为活动载体的集体性竞赛,以及服务各种专题的“安康杯”竞赛、节能降耗竞赛……在中国中车各级单位不定期举办。如今,企业的劳动竞赛已实现从“速度型、体力型”向“效益型、智力型”转变,与职工创新创效、人才发展有机对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为技术工人技能提升提供了多样通道。
除了劳动和技能竞赛,为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中国中车各子公司还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技术工人特点,制定各级技术工人培训计划。
截至2018年末,中国中车在岗职工总数17.79万人,其中技术工人8.33万人,占比达46.82%。公司及各子公司共建有培训基地38个,包括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不仅需要高端装备、技术,更需要高端技能人才。”中车集团党委副书记楼齐良说,为了更好地培育掌握世界先进操作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中国中车多方面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工人职业生涯发展拓展更广阔空间。
培育:高技能人才
在中国中车各子公司的各道生产工序,“金蓝领”是解决现场问题、完善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的“能人”:
全国劳模、唐山公司的苏健先后获得4项国家专利授权,攻破12项重大技术难题,其编制的《高速动车组数控弯管角度回弹补偿数据库》等技术标准,填补了国际同行业一项空白;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洛阳公司的李万坤,擅长解决各种电气电路问题,是工友口中的“李万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客股份公司的李学忠,通过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近700万元……
作为企业高端人才培育的孵化器,“金蓝领”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创新示范作用,各子公司通过“金蓝领”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师带徒”活动,部分企业还成立了技师协会和班组长协会,提高技能人才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截至2018年末,公司已拥有各级技能大师和劳模创新工作室271个。
中国中车为了适应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各子公司制定了多能工培养计划。截至2018年末,中国中车多能工比例27.91%,比例最高的企业达到63.3%。在部分产品生产线上,多能工实现百分百全覆盖,为产品线快速转产和灵活订单兑现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中可能产生的“本领恐慌”,中国中车加强企校合作,每年定期分批选派高技能人才到国内外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参加提升培训。
“我们希望通过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传承作用,综合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成长‘双赢’。”中国中车工会主席赵虎说。
规划:技能人才发展
近年来,中国中车充分发挥技能人才“5+5”(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中车技能专家序列:企业技能专家、中车技能专家、中车资深技能专家、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中华技能大奖)职业技能等级与职业发展通道作用,系统规划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等级与薪酬待遇,完善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完善技术工人职业成长发展平台。
中国中车子公司长客股份公司有两项这样的薪酬价值兑现及奖励政策: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应的薪酬价值兑现倍数,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最高收入可达公司人均收入5倍以上;中车资深技能专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下的薪酬奖励政策,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进行计算兑现,收入可达人均收入两倍左右。
中国中车通过建立符合技术工人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支持、激励他们凭借技能提高待遇。在薪酬待遇方面,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中车首席技能专家薪酬达到企业副总师水平、资深技能专家达到企业中层正职水平、技能专家达到企业中层副职水平。
工资收入增加多要素分配内容。长客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以创新成果在生产中使用频次或项目生产台次为单位,通过“红利”的形式不间断地对技术创新发明人进行奖励,技术工人赵庆贺已经累计收到将近9000元的红利。除此之外,各子公司在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同时,实行以技能提升为主要依据的津贴制,部分企业试行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
楼齐良表示,中国中车承担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的重要责任,企业也将加快培育更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以高铁工匠精神为“中国梦”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