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我思我在-正文
奔跑的人不会在意天寒地冻
毛建国
//m.auribault.com 2015-11-1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11月8日,第16个记者节。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方的夏天里一步入冬”——这样的天气,似乎在讲述着什么、也赋予了这个记者节别样滋味。

  这一天,其实与往常没什么不同。即便是节日和周末叠加,对大多媒体人来说,依然是忙碌的一天。“从清晨到深宵,我们的职责:新闻报道;不问寒暑风霜,在街头奔跑……”这是最早的一首《新闻记者歌》中对记者形象的写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这样一个记者节,媒体人依然如此。

  提起互联网,很多人是心情矛盾的。出于职业的敏感,几乎在互联网出现的第一时间,媒体人就看到了互联网具备的无限可能,不遗余力地鼓呼。有人讲,今天媒体遇到的尴尬,很大程度是自己造成的,从没有哪个行业这么卖力地宣传“对手”,从没有哪个行业对自己如此不留情面。

  繁华了别人,落寞了自己,但这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在职业含金量上,这个行业其实一直不占优势。当官和发财,与媒体这个行业,从来就没有缘分。一代又一代,为什么有那么多有志青年对这个行业痴心不改?为什么有那么多可爱读者对这个行业热心不变?正是因为这个行业与生俱来的责任担当。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情怀——这就是媒体的价值,这就是媒体人奔跑的哲学起点。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这个行业依然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这个记者节前夕,很多人喋喋不休地讲述着“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要订一份报纸”。有人讲:连网站都成了“传统”媒体,了解资讯还要通过主流传统媒体吗?确实,打开电脑和手机,几乎什么样的信息都能看到。可这一切,从何而来?没有记者,媒体拿什么给读者看?没有传统媒体,网络上真有那么多新闻可以传播吗?

  而且,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于有价值的新闻和观点的需求更加强烈。互联网把海量信息一下子推至人的眼前,也常常让人无所适从。而且,看起来门户网站很多,可推送的新闻高度雷同。经由新闻专业主义,主流媒体的新闻都是经过有效遴选的。有些互联网忽视的有价值的新闻,只有在主流媒体上才能看到。互联网阅读也容易带来碎片化、浮躁化。知识带给人们的不是盲听盲从,而是清晰的选择和独立的判断。这正是传统媒体所长。特别是阅读纸质媒体,让人沉静,使人深思。

  敬一丹曾写过一篇文章《记者,凭什么拥有一个节日》。文章最后有这么一句话,“不管时代怎样变,世界对记者的需求从未改变。”这种“需求从未改变”,不仅指向信息和观点提供的角色定位,还指向在信息和观点提供过程中的精神,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记者是什么??望者、观察者、记录者、思考者……一代又一代记者用自己的努力,塑造出来的职业形象,早就镌刻在人们心中。

  “世界对记者的需求从未改变”,记者也从未改变。所以,固然外面有点寒冷,但奔跑的人们不会在意天寒地冷,也不会在意“越过山丘”到底有没有人等候。时光终会证明,越过山丘,又是春天。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