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不能让“保护伞”“做大做强”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林琳
//m.auribault.com 2018-07-04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可怕的是,违法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保护伞”也是“团结起来力量大”。而为违法者提供便利与保护的公职人员相互勾结,不仅让违法行为更加“一路畅通”、社会危害更大,还会使案件的侦破更加困难。

  据央视7月2日报道,江西省森林公安局近日公布一起贩卖野生动物案,涉及省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17000余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2只,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制品一批,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5个省份。经调查,有多名铁路货运部门物流管理人员允许不法分子穿铁路工作服自由出入货运场所,将大量野生动物通过物流渠道非法发到全国各地,还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不法分子非法开具运输证明文件,为犯罪活动提供便利。

  此案所涉各级各类野生保护动物数目之巨大、销售网络之宽广、捕杀手段之残忍,都堪称触目惊心。但更让人震惊的,是多名公职人员参与其中、充当帮凶和“保护伞”,其里应外合的桥段堪比谍战片,似乎应了那句经典解说词——“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潜伏”在公职人员队伍中的违法违纪者并非个别。就在几天前,黑龙江哈尔滨市纪委监委通报,该市在整治“疯狂大货车”行动中,打掉涉恶“保车团伙”6个,查处涉嫌犯罪社会人员70人、“保护伞”122人——“保护伞”的数量比涉嫌犯罪的社会人员还多,这得是多么“给力”的“保护”!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就拿时下如火如荼的世界杯打个比方,如果对方队伍中有人因为利益或者其他外部因素干扰而故意“放水”,不主动逼抢、不积极奔跑甚至频频将皮球踢到对方脚下,后果会怎样?如果这个“放水”的人正是守门员,后果又会怎样?

  当然,这只是个比喻。现实中,媒体曝光的不少案件都活跃着一股内鬼的力量:有的个人信息贩卖、泄露案,地方公安民警监守自盗;有的环境污染案,给企业通风报信、与违法排污者“穿一条裤子”的正是地方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可怕的是,违法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保护伞”也是“团结起来力量大”。而为违法者提供便利与保护的公职人员相互勾结,不仅让违法行为更加“一路畅通”、社会危害更大,还会使案件的侦破更加困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嚣张、混乱,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有一些公职人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经不住利欲诱惑的因素;有权力不受制约、制度形同虚设的因素;有对公职人员的考核、退出机制不健全、不落实的因素;还有相关部门“打虎拍蝇”不力、小痈养成大患等。若干因素叠加最终促成了“窝案”和“塌方”。

  清除内鬼、整肃队伍,需要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更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监察法表决通过,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其重要亮点和焦点,而全覆盖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进一步监督、规范和制约。这部法律的通过和随之而来的监察体制改革都传递出国家全面从严治党,震慑、惩治腐败的强烈信号。

  如果一些公职人员还心存侥幸的话,那么对上述案件的曝光、深挖和查处,已经显示出了足够的决心和力度。不要以为“法不责众”,而是法网恢恢,公职人员为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付出代价只是时间问题。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痛恨腐败,痛恨公职人员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相应的防范和打击正在不断推进和落实。希望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堡垒”会越来越坚固,不留有任何可能被人从内部攻破的隐患,希望我们的公职人员用能力和素养赢得公众信赖和点赞。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