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大学新生入学后的数据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三所重点高校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比例都超过了15%。农村“寒门学子”有了更多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自然令人欣喜。但是,师资不足、硬件欠缺、教育理念落后等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改观。农村孩子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教师?紧跟城市是否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唯一方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在一些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已再出江湖。
今年年初,生活在“十八线小城”的岳父、岳母换了一套房。原来的房子旧且小,楼层又太高,出于养老考虑,在我们的建议下,他们一个月内一卖一买,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折腾了一把。旧房子的买家,正好是一位初中女生的单身母亲。按照这位母亲的说法,之所以咬牙也要从乡下搬到县城,就是为了方便女儿读书。
妻子在十多年前参加高考,是县里文科第6名,因为是教育强县,所以她当年在全省排到了前100多名。岳父母一直以女儿的优异表现为荣,我不确定妻子令人称道的高考成绩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更顺利地卖掉旧房子,但至少从买主的回应来看,她很乐意相信这样一种说不清的“好运”。况且,旧房子距县里的最高学府——第一中学只有五六百米,距离最好的初中也只有300米。尽管小县城还没有太强的“学区房”概念,但是,旧房子确实是一套名副其实的学区房。
为了子女接受更好教育,愿意牺牲自己生活水准的,不仅有电视剧《小别离》中疯狂焦虑的父母,我所出生的东部沿海乡镇也正经历着大规模的教育移民浪潮。由于缺乏社会学意义上的入户调查,我很难给出具体数据。但是从身边购房者的动机来看,许多人从乡村进入县城买房,其动机普遍着重于对子女接受更好教育的考量。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乡村学校的优秀师资正在以超越人想象的速度流逝。但凡有一定水平的青年教师,要么通过考试进入更好的公办学校,要么被一些民办学校挖走。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教师,教师素质下滑,对学生学习质量造成冲击。这里我先不谈学校本身所提供的课外活动、交流机会,毕竟这些软性的因素,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太奢侈。单说教师执教水平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这个上过学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
县城中小学面临的人才流失压力可能更大。因为比县城中小学更好的学校在地级市,乃至省城,其中也包括如狼似虎的优质民办学校。它们提供的平台、收入都是县城学校无法企及的。当然,对有些积蓄的农村居民来说,一步到位去大城市的跨度有些大,难度有些高。相对而言,去县城买一套房子,落户、就学、生活,一切都比较实际。
除了学校师资的明显劣势,农村越来越糟糕的环境也是一大问题。以自然环境为例,农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11岁之前,我一直在农村生活,记忆中的农村满眼是青山绿水。但现在回去,小水电站阻隔了自然溪流,遍地的生活垃圾让人不忍直视。这一代孩子无法再像我们过去那样,在清澈的水边自由地嬉戏。至于在社会环境层面,大量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只能由祖父母抚养,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落后于时代的。用土鸡蛋换方便面(以垃圾食品取代健康食品),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至于害处,孩子的爷爷奶奶们则浑然不觉。
各类公共服务的匮乏,再加上整个乡村自然社会环境质量的下滑,让越来越多拥有一定社会发展感知力的父母,开始筹划整个家庭的迁徙。在这其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在金字塔的顶端,生活在北上广深的孩子有机会低龄留学;在金字塔的中段,县城的富裕人家移民省城、大城市,力争进入省重点高中;而在金字塔的底部,乡村的教育移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城市化的进程不是等比例的,先富起来的、较有眼光的、重视教育的家庭,率先进入城市。由此带来的冲击便是乡村学校的生源会越来越差,优秀师资的流失率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在谈论寒门学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变低的问题时,不能不注意这个越来越明显的社会景观。
熊 建:工人都去哪儿啦 2014-02-14 |
赵章靖:防高考移民“治标”更需“治本” 2014-05-30 |
李长云:从小播下运动的种子 2014-06-05 |
蒋 理:名校特招农村考生,谨防善举“跑偏” 2015-04-17 |
江 岸:要从病根上进行疗治 2015-04-30 |
马天钦:用最好的心态迎接“最不坏”的选拔 2015-06-05 |
章 正:莫让年轻人的焦虑成为“中产社会”... 2015-07-29 |
加强自律加大处罚 杜绝不文明旅游 2016-01-07 |
重点高校定向招生当“弹无虚发” 2016-04-06 |
管住“高考移民”有利于精准扶贫 2016-06-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