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人物

忘不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抢救

梁泽平
2020-05-10 13:28:06  来源: 中国军网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悄然回撤

  留给武汉太多的温暖与感动

  回顾抗疫一线的战斗历程

  不禁百感交集

  他们

  曾在这里经历一场生死较量

  他们

  是为武汉拼过命的战士!

  “蒋主任,病人行俯卧位后氧和维持不住,呼吸机条件已经很高了……”3月5日下午,突然从红区值班医生传来8床老爷子病情危急的报告,这既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重症医学一科蒋东坡主任边听汇报边盯着屏幕阅看从红区传出的监控数据。他知道,如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突然维持不住,一定会有严重后果。他立即吩咐值班医生:“不要着急,请把病人镇静深度加强让其安静,立即联系放射科给患者做胸片,估计是胸腔出了问题,护士长准备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物品。”

  医护人员用传统方式再次进行消毒。

  “是!”我立马回答。由于条件受限,想做引流气体的胸腔闭式引流的器械,一时难以筹集,只有想办法解决,但我完成任务的态度和决心异常强烈。

  20分钟后,胸片结果提示患者胸腔有少量积液及大量气胸,肺已经压缩50%,需紧急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否则将危及生命。

  “战斗”打响,医护人员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休息的杨雪梅医生从宿舍赶往医院,科室管理物质的易明玲护士长跑到库房各角落去寻找物品,而作为护士长的我则联系各级部门领导协调……通过近一小时的协调,包括附近医院均无做此手术的相关器械,我们心急如焚。

  一个不怎么复杂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特殊抗疫期间牵动上下几十号人的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各部门相互配合终于找来了相关器械。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

  等我们做完这一切准备工作,杨雪梅医生已经穿好进“红区”的防护服。术中,整个操作非常顺利,当引流管瓶里不停地溢出大量气体及少量液体后,病人的指脉氧从70%升至95%以上,各项生命指征向好发展,抢救取得成功!

  面对病人,我们不放弃不抛弃,依靠使命和责任,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又抢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有一首歌唱得好:“一群人,一条心,一条路,坚持一起走下去,在一起,不容易,相守更加了不起……”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最终经受住了考验,迎来了凯旋的那一天!

  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轻装踏上征程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康军

  在我出征武汉抗疫前后,充盈着无数个难忘瞬间,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平淡无奇。正是这些瞬间,堆积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其中,妻子的理解与支持,让我当初轻装上阵,并且成为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

  我的妻子在这个特殊时期付出太多,每每想起,心中就泛起愧疚。出征之日,妻子被诊断为宫外孕,有手术指征,须密切随访。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真是放心不下。感受到我的担忧后,妻子给我打气,微笑地说:“你放心去武汉,家里有我!”送我的时候,娇弱的她牵着女儿苗苗,在风中朝我挥手,大声说着:“老公,加油!”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出征前爱人到科室送行。

  我不敢回头,快速消失在她们的视线外。我知道,把家交给她不必过多担心,凭她的能力完全可以搞定,但她有着身体原因加上家事繁重,处理起来势必非常辛苦,这让我很心疼。

  让我感动的,是单位给予我后方极大地关心和支持。妻子随后的密切随访,得到了科室何勇主任、付明护士长和同事们的全力相助。他们数次从家中把妻子接至医院检查处理,得到妇科刘强教授、郭建新主任的鼎力帮助,让身在武汉的我格外感激,也鞭策我安心工作,更加努力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妻子再次复查,病情已趋于稳定。她发了两张照片给我,一张是重庆解封后带着苗苗外出,在阳光中肆意地奔跑;另一张是面鲜红的锦旗,这是面向武汉人民咨询解惑群中群众自发送的。这个群是经单位同意和何主任安排后设立的,专门面向武汉人民解答新冠肺炎相关问题,我在里面尽职尽责作好解答,深受武汉群众的欢迎和肯定。群友即将解散,他们为表达感谢之情,特赠送锦旗给我们医务人员。这让我很感动,女儿也为我高兴和自豪。

  阳光中肆意奔跑的苗苗。

  群众自发送的锦旗。

  自除夕之夜,我们科室先后派出10余位医护人员援驰武汉,后方也组建了新病区,在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繁重艰巨的工作。大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力所能及作贡献,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医护人员更是冲锋在前。

  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呼吸科成员出征前。

  牢记使命,初心不改。我们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肆意奔跑,让更多的人们在阳光中自由自在呼吸!

  向勇敢逆行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

  致敬!

编辑: 柳阳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忘不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抢救

    “蒋主任,病人行俯卧位后氧和维持不住,呼吸机条件已经很高了……”3月5日下午,突然从红区值班医生传来8床老爷子病情危急的报告,这既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你有多美】北京医生刘壮:在武汉,挑起一个人的“战时医务处”

    在武汉的65天,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刘壮意外地拥有了“双重身份”。作为ICU大夫,他承包了“战时医务处”的全部职责,同时,还为队友们搭把手,帮着调整有创呼吸机、为危重症患者插管……刘壮是2020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对他来说,在一线驰援抗疫,是这辈子最难忘的经历。

  • 在西藏当过兵的快递小哥说,找不到疫情面前当逃兵的理由

    潘虎今年29岁,还不到而立之年。从他的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时代的年轮。年轮的每一圈,都镌刻着奋斗者的青春。

  • 感动交通|痴心守护“大国重器”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实地调研通航船闸、升船机和左岸发电厂时强调,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