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黄纬禄-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我的父亲黄纬禄

黄道群
2019-06-20 08:16:29  来源: 光明日报

  黄纬禄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成立。1957年底,父亲调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从此,他与导弹结下了不解之缘。

  国防部五院成立之初,中国的导弹研制是在有外援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在研制起步一段时间之后,便失去了外援。父辈们憋足了一口气,一定要造出自己的“争气弹”。父亲每日早出晚归连续加班,几天见不到他的人影成了家常便饭。他偶尔在家时也是神情严肃,一直在思考和计算。有一天,我问父亲“会不会打仗呢?万一打起来,我们家怎么办?”父亲当时奇怪我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他一边安慰一边明确地告诉我:“不要怕,现在不会打仗的。但是你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要是打仗了,我们都要先想国家怎么办,知道吗!”

  1960年11月5日,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

  “东风二号”开始研制时正赶上处在全国的大饥荒的年代,粮食供应特别短缺。在国防部五院,饥饿导致有的人“上楼梯两手扶栏杆,蹲厕所两眼冒金花”。晚上加班,饿得实在难熬时,就冲一点酱油汤充饥。那时,父亲发明了“抗饿新疗法”,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就把裤子上的皮带向里勒紧一个扣,再紧叫,再勒紧一个扣……

  研制人员所承受的压力难以想象。夜以继日的超负荷工作与巨大的精神压力叠加在一起,使父亲的消化道溃疡日趋严重。那时为了研制导弹,父亲有病顾不上治疗。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白天靠服用胃舒平来缓解胃酸加剧的溃疡疼痛,夜间常常需要持续按揉或用力顶住疼痛的部位才能勉强入睡。

  在经济困难的非常时期,他和与我们一起生活的姑姑有过这样一次对话:“姐姐,背心破了,你帮我补一下。”“别的地方都还好,怎么会破在这里?”“心口痛,揉得久了,就破了。”姑姑含着泪对父亲说:“纬禄啊,你心口痛成这样,还一直加班,真是活受罪呀!”父亲就是这样,为了中国的导弹事业,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从“东风一号”到“东风五号”的控制系统研制过程中,从各个型号技术方案的确定、技术指标的改进、技术性能的提高,技术故障的排查的过程中,都饱含着父亲和所有研制人员无数的心血与贡献。他们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成功的历练,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一点一点把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大做强。

  1970年,父亲临危受命,上任潜地导弹“巨浪一号”技术总负责人。在欢迎仪式上,父亲有一个简短的发言:“我来这里担任总体部主任,是做一个技术领导干部,但是当主任是组织分配给我的工作,并不等于水平就高。我对这个型号的了解还很肤浅,甚至可以说基本不懂。所以很多东西需要向大家请教,请大家把我当成小学生,从ABC开始讲起。你们向我讲述问题时,如果我没有听懂,你们不要怕麻烦,请再给我讲一遍,我一定虚心地学!”

  父亲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发自内心的真诚,换来同事们的倾囊相授。很快,从学生到同学再到先生,父亲的身份发生快速转变。他成为整个研制队伍都很信赖的技术领军人。

  每逢发射试验的前夜,父亲都不会安然入睡。他不断回忆着问题查找、全弹测试、导弹转场和发射试验大纲的每一个细节。

  1982年,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10月26日,向以北纬28°13’、东经123°53’为中心,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这一次飞行试验规模很大:直接参试人员近3万人,三线工作人员近4万人,出动船舰100多艘。作为总设计师的父亲,肩上的压力非常沉重。特别是,首战出师不利,父亲心里非常难过。但父亲很快冷静下来,他深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作为总设计师,必须要稳得住阵脚,当务之急是要争分夺秒地查找试验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遥测数据的分析和所有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仅仅六天时间,试验队很快锁定了故障所在并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父亲向上级领导张爱萍将军汇报:“问题原因已经找到,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建议按原计划打第二发。”张爱萍拿起了话筒:“你是不是因为有压力而赶时间?推迟几天,休息一下再发射,是不是会更好一些?”“不!”父亲语气坚定地回答:“我现在没有压力,也不会被压力所左右。这是我们经过反复检查、分析、试验、测试以及全弹模飞以后的结论,证实完全可行。我认为,就我们的知识与经验所及,该想到的都想到了。如果再推迟,也不会有新的进展。至于休息,现在想休息也休息不成啊!”

  北京方面也打来电话:“是不是再认真检查一下,推迟发射。”怎么办?该负责时要勇于负责而不考虑个人的得失,这是父亲的一贯原则。他又把试验的各个环节回顾了一遍,拿起电话向上级汇报了自己的意见并表明态度:“需要考虑的问题都考虑了,应该准备的一切都准备好了。我认为发射条件已经具备,不宜推迟,建议按时发射,不再延期。如果上级决定推迟,我坚决服从命令。”

  最终,这次发射按时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而父亲的体重下降了整整11公斤!

  2011年7月,父亲已经卧床不起。这时,南华大学组织的“两弹一星”红色夏令营到京,要访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父亲不顾病重,同意接受采访。极度虚弱的父亲已基本无法写字,但为了满足师生们的迫切愿望,还是拿起了笔。他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由我握住他的手,把笔尖移动到可以写字的位置上很艰难地完成的。这幅题字,也成了父亲留下的绝笔:“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勇挑民族复兴重担。”

  父亲一生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但他从来没有过大段的说教,他的言行犹如润物细无声,默默地影响着我们。

  (作者:黄道群,系黄纬禄之女)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四个典范”为国际合作指方向

    在6月14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四个典范”的主张。当今世界逆流涌动,“四个典范”不仅为上合组织树立了发展目标,也从政治、安全、经济和文明等方面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 中工时评:动辄“转发过亿”的明星新闻警示了啥?

    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一款帮助明星制造假流量的软件被警方查获,由此也戳破了个别明星的新闻动辄“转发过亿”的“传说”。

  • 中工时评:“中俄方案”护航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犹存,世界发展和全球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提出了“中俄方案”一词,让世界对未来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份信心。

  • 中工时评:小汽车通行管控不可“一限了之”

    根据交通部等部门日前公开的《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研究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人物

  • 我的姑爹邓稼先

    生活中,姑爹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抛开已经熟为人知的英雄事迹,我给大家讲述姑爹辛劳的工作和平凡的生活,讲述他可歌可泣的一生。

  • 我的父亲黄纬禄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成立。1957年底,父亲调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从此,他与导弹结下了不解之缘。

  • 钱学森的人生选择

    如果我们把深度、广度、高度看作一个三维结构,那么钱学森就是一位三维科学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大师或科学帅才。

  • 为维权公开他人隐私?曾轶可做得过了

    曾轶可发博后,机场与边检官方并未及时回应,事实的真相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无论真相如何,曾轶可作为公众人物,为了维权公开他人隐私做得有些过了。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