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胡杨般绽放绿意-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如胡杨般绽放绿意

李洪兴
2019-06-05 08:16:40  来源: 人民日报

  【人物】“种树老人”班都

  【故事】82岁的蒙古族牧人班都,常年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策克嘎查。这里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气候干旱,环境恶劣,老人是方圆20多公里内的唯一住户。20世纪70年代,流经他家附近的河道断流,胡杨枯萎。几十年来,他先后挖了10多口水井,取水灌溉,就是为了守护这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胡杨。如今,因为常年坚持,以及当地的支持,断流几十年的河道又见来水,这片土地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点评】

  “有谁能如此顽强,耐旱、耐寒、耐盐碱,抗风、抗沙、抗祸殃,根深十米汲取营养,雨后三年枝发叶长,即使旱死二十余载,遇水又有新芽绽放。”人们熟知的《胡杨礼赞》一文中的这段话,既描述了胡杨树的植物特性,也诠释了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树有根,人有神,与胡杨林相伴数十年的班都老人,就有一种如胡杨生长一般的顽强精神。

  人留下来,沙才能退,树才能活。班都老人始终认为,“留在这里,这里的胡杨需要我”。的确,那片土地需要耕耘它、改善它、绿化它的人,胡杨树也需要栽种它、培育它、呵护它的人。班都老人把心留在了大漠,一点点地找有水的地方种树,一口口地挖有水的井。为了改变缺水的状况,他不惜卖掉8头牛和3匹骆驼,花了8万多元疏通河道。一个人的精神多顽强,行动就会多有力。现在,越来越多原本干枯的胡杨树吐出了新叶。

  顽强抗沙,坚持植树,为大地覆盖上绿装,班都老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在50多年时间里,让荒原变林海,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景象彻底改变。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甘肃八步沙林场的三代职工,以郭朝明等“六老汉”为代表,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更有无数人通过社交平台等互联网工具,参与公益植树活动,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为祖国添绿。可以说,治沙绿化需要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也需要顽强精神、坚韧意志,更离不开全民参与。从老一辈到新一代,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绿色发展做贡献,就像班都老人的儿女,从曾经反对到现在支持,植绿成了全家坚守的梦想。

  “我老了,但老地方不能老,胡杨不能老。”班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胡杨林生长的地方也在重新焕发青春。正如《胡杨礼赞》中所赞颂的,“在寸草不生的戈壁尽头,胡杨林高挺着永不弯曲的脊梁”,只要精神在、意志在、作为在,绿色就能一直生长。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夜间区长”加“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这个好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和杨浦区分别有了自己的“夜间区长”以及“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这是该市根据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上海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借鉴国际经验的新做法。

  • 中工时评:泉州网上工会向线下延伸的启示

    泉州的有益尝试告诉我们,职工在哪里,工会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无论网上还是网下,工会工作都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都须体现价值彰显作为。网上网下要有机结合,同频共振,共同发力,履行好新时代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担当起新时代工会组织的使命任务。

  • 中工时评:职工思想引领,期待更多新探索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期待职工思想引领工作有更多“站位高、有特色、接地气、入脑又入心”的崭新探索。

  • 中工时评:还想“防火防盗防记者”,没用!

    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出现。引起我们思考、质疑、不解的是,为什么还有人在把防记者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实际上,严防死守记者,不如防治一下自己内心的不思进取。

人物

  • 如胡杨般绽放绿意

    82岁的蒙古族牧人班都,常年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策克嘎查。这里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气候干旱,环境恶劣,老人是方圆20多公里内的唯一住户。20世纪70年代,流经他家附近的河道断流,胡杨枯萎。

  • 新时代·铁路榜样|鲁朝忠:离山上的危石近一些,我心里才踏实

    鲁朝忠,中共党员,1974年12月出生,1993年12月入路,现任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宜昌综合维修段恩施桥隧车间巴东巡山工区工长,先后获得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等荣誉,反映他个人先进事迹的影片《把忠诚写在武陵山上》获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二等奖。

  • 拳击女孩,能否打出人生KO拳?

    这些不了解,导致一些看似常识性的认知未必正确,导致汹涌的爱意未必有利,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以爱为名,行道德绑架之实。现实中的拳击女孩,在困窘的人生面前,能否打出一击漂亮的KO拳,社会公众、相关部门和家庭个体,需要从过往的事件中,汲取一些必要的经验甚至教训。

  • 高拉特入籍中国,未尝不可

    说实话,男足归化外籍球员,乍看是远水解近渴的治标之举,但是,在笔者看来,引入外籍球员并非不可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