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公交“码”上起程 莫忘等等老人
张翼
//m.auribault.com 2017-10-27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切实从文化多样和需求多元的角度给予理解、尊重和“顺应”,而不是一味强制老年人“适应”时代、“跟上”时代,这并不符合自古以来的敬老之道,也并非基于公民个体意志尊重和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的都市理念。

  手机扫一扫,不用掏零钱就可坐公交。记者自榕城一卡通公司了解到,目前当地16路公交车扫码支付功能进入市民公测阶段,之后便会覆盖到全部16路公交车。到2018年初,扫码支付将覆盖福州市区4000多辆公交车。(10月26日《福州日报》)

  都市公共交通服务是一项复杂工程,涵盖面非常广,乘客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比如对智能手机掌控度和线上支付信任度比较低、而且即便能够掌控有关工具,但受视力和指尖灵活度的影响,可能在大家都在等候时,对老年人操控扫码支付,依然会是不小的考验,可以想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多人用习惯了的公交卡和新潮的手机扫码乘车会同时存在,在这样一段时间“窗口”内,如何调适服务深度和扩大服务半径,既要让码上起程不停顿,更要让地面充值点更便民,这是给公交服务和管理部门的一道考题。

  近年来,移动支付在增强了便利性的同时,也出现另一种焦虑和担忧。时尚的新潮的工具在中青年人和小孩子手里都不是个事儿,可到了老年人手里,可能就要大费周章,甚至是一直拒斥的。对此,应切实从文化多样和需求多元的角度给予理解、尊重和“顺应”,而不是一味强制老年人“适应”时代、“跟上”时代,这并不符合自古以来的敬老之道,也并非基于公民个体意志尊重和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的都市理念。

  因此,对于公交扫码支付的进程一定要按原定计划稳妥推进,同时,对于原有持老年卡或者普通公交卡出行的人群,更要提高服务精度和深度,不要因为有了新手段、新工具而轻视、忽视了传统消费人群,不要因为乘客上车刷码更快就减弱公交服务的贴心强度,包括司机的微笑深度。不少城市公交服务在硬件上的最大短板,在于公交卡充值便利度不够,还是固定在一些有限的窗口,让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有“跑断腿”、“站疼脚”的体验,而在软件上,则是司机和乘客常态中的“零交流”和拥挤时的“基本靠吼”,如何借鉴扫码服务的便捷性和低姿态,增强线下服务的亲和度和主动性,比如,能否让公交车配上“随车充值”一类装置,让公交司机戒骄戒躁多微笑,将是公交服务也要马上启动的议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