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萧 然:双重标准从何而来
//m.auribault.com2014-08-0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只有让企业违法行为暴露一次所付出的成本抵掉一万次侥幸逃脱所获得的利润,才能让企业不敢再存侥幸

  上海福喜涉嫌用过期原料加工食品事件的曝光,让消费者很受刺激:过去只是路边店、小作坊不可靠,现如今连跨国公司都不敢信了。

  更往消费者伤口上撒盐的是,福喜还看人下菜碟:过期产品销在国内,合格的却销往海外。如此双重标准的确让国内消费者义愤填膺,但冷静下来我们有必要思考,为什么有着严格操作规范的国外大型食品企业,在国内会执行双重标准?

  我们被执行双重标准,福喜并非第一个。比如国外汽车厂家召回产品时,中国的消费者就屡屡会受到区别对待。所以,在谴责无良外企的同时,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市场环境非常必要。福喜在中国市场公然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侵害消费者权益,和我们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之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恶性事件容易产生“破窗效应”,让福喜这样的外国公司想当然地认为,卖点过期食品“又吃不死人”,算得了什么。水涨才能船高,要获得别人尊重和平等对待,我们首先要学会善待自己人。

  监管不力也是福喜这类外企在中国肆无忌惮实行双重标准的重要原因。此次上海福喜事件的曝光来自媒体。在钦佩媒体工作者敬业精神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监管部门,你们在哪里?据媒体报道,同样是福喜的产品,美国的食品检测部门严格到用X光检测。一个是检查严格到苛刻的地步,一个是要靠没有执法权的媒体记者采用危险的“无间道”手段来治理市场,如果你是企业,你会不会产生双重标准的冲动?毕竟降低标准可以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在声讨福喜双重标准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一些国内食品企业出口日本、欧美的产品和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又何尝不是双重标准呢?所以,看人下菜碟的双重标准既是企业之过,也是监管之过,某种程度上这正是松弛、缺位的监管惯出来的毛病。

  事后的处罚无力,导致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更是类似事件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再严格的监管也只能是抽检,总会有漏网之鱼。于是,对漏网之鱼如何处罚就成关键。在国外,企业不太敢心存侥幸,因为一旦被发现遭受的会是灭顶之灾。而国内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违法成本过低,甚至低过守法成本。

  只有让企业违法行为暴露一次所付出的成本抵掉一万次侥幸逃脱所获得的利润,才能让企业不敢再存侥幸。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