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区域规划应有“计白当黑”意识
金兼斌
//m.auribault.com 2016-01-22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一幅画作,并不一定要把空白区域都填上内容和颜色;一个乡村和社区,也并不一定全部都要“物尽其用”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曾对字画布局有这样的判断:“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该留白处留白,该着墨处着墨,疏密相致,虚实相间,如此方能收获纸墨交相辉映的妙趣。“计白当黑”的古典智慧,在一个地区的具体规划中,同样值得借鉴。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了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低效地再利用”便是其中一项。但笔者在最近一年多对江浙农村的走访和考察发现,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低效土地再利用也出现了一系列与政策初衷相违背的现象和结果。

  比如,在一些村民聚居的生活区域,土地管理和规划部门未能从乡村和区域综合功能区应有的规划思路出发,单纯以技术指标作为标准,轻率地对有关在居民集中区域进行厂房建设“开绿灯”。粉墙黛瓦的田园乡村突兀地出现一些厂房工业建筑,不仅破坏了乡村景象,而且伴随企业生产带来的排污、噪音等问题,破坏了乡村生活固有的平静和谐,给民众的生活质量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工厂、企业的确为当地贡献了税收和就业,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评估,这些成果远不能与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生态损害相抵。

  发展未必要以破坏乡村和谐为代价。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决策者的发展观、大局观和历史意识。拨开利益的遮蔽,才能看清未来的容颜。区域建设就像在一张宣纸上作画,每一落笔,都会对整个区域的未来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有长远、全局、先进的建设和规划理念至关重要。其实,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已有的经验来看,一些山水田园风光的小城镇,不仅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就业,也能让人诗意地栖居。可以说,现代化与保持、保护传统的乡村风貌并不矛盾,相反,完全可以并行发展、相得益彰,关键就在于发展理念是否跟得上,规划者内心是否有对传统、文化、历史的尊重、珍惜和敬畏感。

  此外,完善的决策机制,同样不可或缺。在现代政治学和公共管理领域,有一个著名的“预警原则”:在一些具有争议性、对公众生活和健康具有潜在影响的问题决策上,如果就其施行的可能后果未能达成科学共识,则主张行动一方,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需要承担举证其行为对他人、环境无损害的责任。这就要求决策环节,必须公开透明,充分考虑多数人的利益。就拿低效土地再利用政策来说,在民居集中的区域是否适合建造厂房建筑,规划者首先便应该评估,这样的建造和布局对环境、居民日常生活会带来怎样的综合影响,同时,也应该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再慎重作出审批决策和出台规划意见。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每一个乡村都是一幅书画,作为“书画家”的规划者,应该有“计白当黑”的意识。一幅画作,并不一定要把空白区域都填上内容和颜色;一个乡村和社区,也应该有各种功能区的设计,并不一定全部都要“物尽其用”。在这个意义上,怎样认定“低效地”,如何在规划中体现民生温度、文化关怀和历史敬意,都值得深入思考。(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