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武义青:产业调整转移是重中之重
武义青
//m.auribault.com2015-10-14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京津冀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布局,应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一体化调整转移。为此,要加强政策对接,探索建立区域统一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权交易、技术研发机制;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人口、产业及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生态空间,研究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基金

  产业调整转移,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抓手,也是当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

  所谓产业调整转移,就是让三地形成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充分激活这一区域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引领我国北方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从更高层面整合京津冀产业发展,可以考虑把北京现有高端制造业的制造环节、其他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转移到天津、河北,把北京部分产业发展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北京则集中资源做大做强创新事业,然后,让创新成果在天津、河北实现孵化、转化。

  可以预见,京津冀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布局,将会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一体化的调整转移。对河北来说,必须打造承接转移的平台。现有平台,比如开发区、高新区和物流园区,数量不少,但档次不高、布局不合理。因此,应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园区,离城市较远的开发区,要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增强承接转移的吸引力,也要与京津合办园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避免雷同,河北各园区的产业发展也要避免雷同。比如,秦唐沧沿海地区特别是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要重点承接北京重化工业转移,加快培育国家级新型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廊保地区要与北京共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打造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基地。

  为了促使产业调整转移有序推进,京津冀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首先,要加强政策对接。必须下决心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市场壁垒,探索建立区域统一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权交易、技术研发机制,推动各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同时,也要清理不适应协同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政策,纠正带有地方保护性的不成文做法。

  其次,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公共财力是河北的短板。2014年,河北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北京的17.7%、天津的21.3%。在地域相连的同一区域内,三地人均公共财力和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导致河北优质资源向京津流动,不利于人口、产业及城市功能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合理布局,也成为导致北京人口膨胀、天津城市人口较快增加的重要原因。

  再次,共建共享生态空间。具体来说,可以研究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基金;加强生态修复和恢复,严格界定区域生态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合理确定开发强度,构建区域生态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实施退耕还湖、退场还湖,逐步恢复和扩大湿地空间,在城市周边建设森林隔离带,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对河北来讲,可建设多种类型国家公园,打造区域绿心,建立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对首都优质资源和产业的吸引力。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