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黄景容
2019-04-16 08:21:55

  ●黄景容观点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目的是为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队伍,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两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院校必将发挥各自优势,坚持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特色,为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党的十九大对开创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新局面的重要部署,也是党中央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的新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一、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关系的认知

  相对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只是组成部分和平台手段,目的是为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队伍,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把“职业教育”与“培训”并列的提法值得重视,“职业教育”指职业学校教育;“培训”主要指对劳动者开展技术业务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训练活动。把我国职业教育定位为与职业培训相区别的职业学校教育,明确两者具有同异兼具特点是必要和重要的。

  两者相同之处主要表现为,都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目标;都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重要环节。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性质不同。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属于非学历的技能培养;二是功能不同。职业学校教育兼具准职业人培养功能和专业深造功能;职业培训则兼具受训者就业功能和技能提升功能;三是对象身份不同。职业学校教育对象主要是校内学习者——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学生;职业培训主要对象是校外劳动者——愿意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的学员;四是双证书要求不同。职业学校教育要求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兼具,职业培训没有双证书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五是学习制度不同。职业学校教育的时间是全日制的;职业培训时间是碎片化的长短期不一的培训。

  可以说,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管理主体、功能和发展道路。

  二、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四梁八柱”

  “四梁八柱”是种架构性比喻,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四梁八柱”应该根据国家产业结构优化而有所调整。建议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两种类型的并存。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存在两条不同的办学路径,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坚持以学历为特色,以升学为导向,培养学历人才;绝大多数技工院校坚持以技能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和双证书制度培养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两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院校必将发挥各自优势,坚持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特色,为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四个积极性的调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体主要有3个: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市场应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发挥根本性作用,培养主体应发挥关键性作用。只有市场、政府、培养主体三者协同发力,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才能完善。从培养主体的角度看,应当具备并长期保持四个积极性:院校开展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企业合作培养的积极性、教师工学一体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工学一体学习的积极性。

  职业院校具有良好的职业培训资源、较好的社会声誉和非营利性特点等优势。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应该做到“三个对接”:培训专业(工种)与产业需求对接;培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培训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校企双方合作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合作培养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确保培训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全面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建议职业院校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合”与“三个对接”结合起来规划学校,创新学校,发展学校。

  八项内涵的建设。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调动四个积极性的同时,建议从8个方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内涵建设。

  一是校企合作。基本要求是实行校企双制办学。其中,“双制”指:招生即招工培养制度与招工即招生培养制度并举,院校育人机制与企业育人机制结合。二是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是院校的专业建设按专业设置、专业发展、专业调整三个阶段及其相关要求实施;职业(工种)培训按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和地方(行业)特色职业培训包执行。三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执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制度。四是师资培养。基本要求是按一体化教师标准培养工学一体化教师。五是内部治理。基本要求是重点抓好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教学教研制度、人事制度改革、财务制度改革、行政后勤服务等工作。六是信息服务。基本要求是,一要构建新一代网络教学环境;二要运用人工智能改造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院校治理模式;三要鼓励学生、学员用手机上课。七是技能竞赛。基本要求是,一要把技能竞赛视为学校一项职能;二要建立健全技能节制度;三要每个专业设立一个有学校资金支持的技能社团;四要积极参与各类各级技能大赛;五要改进课程开发方法。在部分合适的课程开发中,吸纳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技术标准,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技能学生。八是质量评价。基本要求是按一体化学习活动、一体化学习任务、一体化课程、一体化专业4个层次的相关指标开展教学质量评价。

  三、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议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宜就体系谈体系,应充分关注其相关性。建议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一个真正能够促进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可操作、可评价的行动方案,指导地方政府和院校执行。

  开展高质量培训,建议坚持两个原则。“三个对接”原则:培训专业(工种)与产业需求对接;培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培训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三所对接”原则:“所培、所考、所用对接”——学生(学员)技能培训所学、技能鉴定所考、工作岗位所用三者对接。完善政府资金“三补”制度。当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不够规范,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不够高的原因之一是政府资金的补贴力度、补贴对象、补贴方式有待改进。

  从人社部近几年的实践看,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建立起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评价、就业创业服务、技能竞赛、表彰激励、宣传引导7个运行机制,形成了以7个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联通联动特点的运行体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体系既具中国特色,又切实有效,属于利党、利国、利民的改革创新和制度供给,是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最好例证,应大力发展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 姚怡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