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站,让工会的牌子亮在街头暖在人心-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服务站,让工会的牌子亮在街头暖在人心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罗娟
2019-02-21 07:21:38

  把工会服务推向城市公共生活领域,把爱心接力站设在户外职工工作相对集聚区域的沿街,就是树立职工主体意识,实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和服务。

  在上海浦东新区,“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正逐步推向2.0升级版——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城市户外职工提供饮水、避暑取暖、餐食加热、手机充电、休息如厕等服务的接力站,不再只是户外劳动者休憩放松的地方,而是被纳入浦东职工四级服务体系,成为职工与工会互动的空间和延伸工会服务手臂的载体。(见2月19日《工人日报》)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搭好台”就要把“角儿”请上来,“唱一出好戏”。换言之,工会组织建起来之后,就要想方设法主动作为,一方面让职工有困难可以找工会,另一方面更要针对和满足职工群众多元化需求,建成职工认可、喜欢的“职工之家”,真正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落到实处。

  上海浦东工会建设“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既解决了户外职工的实际问题,又让这些职工了解工会、参加活动有了具体场所,工会发挥服务职能有了更多“端口”。正是这些随处可见、随时可进、随需可用的“暖心之家”,在职工心目中树立起“原来工会这样贴心”的好形象。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工会工作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事实上,在浦东工会第一批爱心接力站中,“体制内企业自建的占了40%”。而随着新业态的出现和劳动者就业形式的变化,要求工会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创新建家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分散于商圈、楼宇、社区乃至奔波于大街小巷的户外劳动者,既有传统环卫工人、交通警察,又有快递小哥等新业态劳动者,他们不同于集中于某一个单位的职工,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他们需要一个可以交流、学习、休息、娱乐的阵地,尤其是新业态劳动者需要更多了解工会的“窗口”。

  浦东工会打破单位局限,针对职工所需,把工会服务推向城市公共生活领域,把爱心接力站设在户外职工工作相对集聚区域的沿街,甚至有“原本一年十几万元商业出租利润”的场所。在公共领域建设一个“温暖的港湾”,就是牢固树立职工主体意识,实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和服务。

  服务职工,精准是题中要义。浦东工会爱心接力站是努力贴近职工群众,主动扩展工作领域、增加服务项目的体现。职工群众对于工会开展的工作、组织的活动是否感兴趣,关键在于工会活动有没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的关键又在于是否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相关。通过对户外劳动者需求的精准调研,浦东工会发现,热饭、喝杯热水、间歇落脚、手机充电,甚至阅读、学习是当下户外劳动者迫切所需。这就要求工会主动拓展工作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切实精准针对职工所需履行服务职能。

  而且,浦东工会对自身服务职能和手段不断升级更新,大大提升了服务的精准。事实上,在推出第一批站点之后,浦东工会在“回头看”调研中发现,职工对站点的知晓度不高,部分站点设施设备不完善,站点服务措施有待加强。于是,爱心接力站升级“补丁”措施,就需就近扩建站点,引入公益项目等。从进进出出的快递小哥越来越多,书籍借阅记录越来越频繁,可见效果喜人。

  事实上,各地工会探索了很多类似爱心接力站的务实之举,江苏、山东等地探索建立了货车司机之家,福州、长沙等地升级了“爱心小屋”解决二孩托育问题,等等。

  工会有为才有位,“有为”就是办事,特别是尽心竭力为职工群众服务。“有位”不仅是地位,更是工会立足、发展的根基。针对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提供更精准、暖心的服务,让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让职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服务型工会的形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 尹文卓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