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发展-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发展

胡志坚
2018-12-12 13:49:44

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新华社发

王选使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普及和应用。资料图片

发现青蒿素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新华社发

正在观察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新华社发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新华社发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新华社发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文明有着辉煌灿烂的创新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人类科学技术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迟缓,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了差距。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合作,日益融入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全球化洪流之中,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有力的支撑,也对世界科技进步和人类发展作出日益突出的贡献。

  如今,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有着世界最大的研究人员队伍,是论文产出最多的国家,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知识产权费用净支出国,是高技术产品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大国,中国科技创新为世界包容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R&D经费投入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R&D经费投入从2000年的89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7606亿元,占GDP的比例从0.89%上升至2.13%。期间,中国R&D经费投入占世界比重从1.7%上升到16%。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

  中国科技进步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航天、高铁、5G等具有尖端水平的科技突破和进展上,而且还主要地体现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上,体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上。今天的中国在推动世界科技进步、开辟经济增长新的路径和方向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青蒿素让人类战胜疟疾。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特别指出,青蒿素等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声明,进入2015年,人类与疟疾斗争的现状与新千年开始时的悲观预言完全相反,全球疟疾新增感染人数下降37%,死亡率下降60%。在疟疾病重灾区的非洲地区,疟疾死亡率在各年龄段人群中下降了66%,其中5岁以下儿童下降了71%。

  还有,中国水稻技术进步为缓解世界贫困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多年来全心投入杂交水稻研究,不断创新技术理论和育种方法,2017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100公斤。近年来,中国杂交水稻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杂交水稻技术于1980年开始转让给美国,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和美国,成为中国以外的杂交水稻主要种植国家。

  中国在短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科技进步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外因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社会巨大的科技投入,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厚重的民间创新创业文化等,汇成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

  其中,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人们新的消费方向推动相对应的产业进行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数量,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加速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新三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到新世纪“三大件”——住房、汽车、保险的转变。消费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经济结构变革的基本力量,对中国科技进步起决定性的带动作用。2000年到2017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9万亿元增长到了36.6万亿元,年均增长14.1%。

  新兴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带动了新技术、新产业快速成长。随着中国80后、90后新一代消费群体崛起,这些年轻人群,学历水平较高,对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充满渴望。新的消费模式、消费方式等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催生新兴产业发展,在移动支付等一些领域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的先行者。有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超过8亿,有力地推动数字化消费时代发展,促进了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全球领先的网络和技术公司的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走过了发达国家很长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道路。在这种压缩型的工业化过程中,多种技术创新模式并行演化,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技术创新方式协同演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等技术创新模式交相促进,再加上建立在全球化分工基础上的开放创新、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协同创新和绿色、包容与可持续发展式创新等等,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构成了中国技术创新演化的独特画卷。

  中国始终重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局面,日益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国把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作为科技事业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双边、多边并举等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当前,科技全球化正遭受新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各国加强多边机制的建设。我们应加强科技治理应对全球化新挑战,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共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作者:胡志坚,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数说创新驱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研发人员总量: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为403.4万人年,1991年为67.1万人年,二者相差6倍,1992-2017年年均增长7.1%。

   ●研发经费(R&D)投入:2017年达17606亿元,1991年仅为143亿元,两者相差123倍,1992年—2017年年均增幅达到20.3%。

   ●基础研究投入: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975.5亿元,1995年为18.06亿元,两者相差54倍,1996—2017年年均增长19.9%。

   ●研发经费与GDP之比:1991年达到0.72%,2002年达到1.23%;2014年达到2.02%;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2016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为7761亿元,1980年为64.68亿元,两者相差120倍,1981—2016年年均增长14.2%。

  ●科研条件:截至2017年底,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50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76家,科研硬件设施得到持续改善。

   ●科学论文: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万篇,1990年则是8.98万篇,两者相差5.5倍。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专利: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数为369.8万件,1991年,我国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50040件,两者相差74倍,1992—2017年年均增长18.0%。

  (本报记者 杨舒整理)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