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职不久即跳槽,问题出在哪里?-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新员工入职不久即跳槽,问题出在哪里?

张刃
2018-11-05 07:47:13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工作不称心、不适宜,劳动者当然可以“用脚投票”。问题是,这种流动应该是规律使然,而非人为地“搅动”职场规则。

  金秋时节,是一些职场老员工的“跳槽”旺季,属于正常流动。但据媒体报道,许多才入职三四个月的应届毕业生也纷纷加入其中,挤进招聘会,急着寻找下家。这种现象有些反常,应该问个为什么,设法合理破解。

  从报道看,年轻员工“跳槽”的理由五花八门,大者如“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没有用武之地”“个人发展空间不够,看不到前景”、“薪资福利偏低,不符合预期”“工作难以胜任,压力太大”,小则有“公司离家太远”“领导脾气火爆、同事关系紧张”,“甚至连公司食堂饭菜难吃,写字楼里等电梯时间太久这样的小事都能让新员工满腹牢骚,动了‘跳槽’的心思。”

  虽然理由种种,但分析起来,能够站得住脚的却不多。

  “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这个问题在求职应聘时就应该充分了解和考虑到;“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工作刚刚入门,就谈发展空间,未免不切实际;“薪资福利偏低”——薪酬是与技能、资历挂钩的,新人入职期望过高不现实;“工作难以胜任”——恐怕只能说明你能力有限,不适合这个工作;至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基本属于年轻人的幼稚、娇惯或任性,与工作本身无关。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工作不称心、不适宜,劳动者当然可以“用脚投票”。问题是,这种流动应该是规律使然,而非人为地“搅动”职场规则。年轻员工在第一份工作还没有充分了解、尝试学习的情况下,就匆忙甚至频繁“跳槽”,显然与经济规律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当初的随性入职,是其后来频繁跳槽的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初次求职时,对于自己的能力、适宜的工作往往缺乏客观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一方面是理想化的憧憬,另一方面又很“务实”地“普遍撒网”,海投简历,只要有公司录用,“拾到篮子就是菜”。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录用的企业或岗位与自己专业、能力或理想“不对路”,于是“跳槽”;不合适,再“跳槽”……如此折腾,不仅是用人单位人财物力的损失,也是求职者职业生涯的一种挫折。如果当初入职时明智点,慎重些,可以避免许多弯路。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超过三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有离职经历,这个比例远高于前代人。“新新人类”之所以动辄扔掉工作,除了不称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自恃衣食无忧,才敢动辄“跳槽”。设想,假如失去了今天的这份工作就要饿肚子、住大街,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能构成跳槽的理由吗?他们还会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饭碗”吗?

  入职不久即“跳槽”,并不代表求职能力强,反而可能给新雇主以目标不明确,工作不踏实的印象,对求职产生不利影响。频繁“跳槽”更不意味着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前述“跳槽”的种种“理由”,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完全可能再次遇到,莫非继续“跳槽”?即使今天家里有条件,但父母能养你一辈子吗?

  市场有风险,“跳槽”须谨慎。年轻人,还是脚踏实地的好。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编辑: 梁雨桐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