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劳大承上启下中国工运事业-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六次劳大承上启下中国工运事业

王永玺 钟雪生 杨华锋
2018-08-14 09:17:44

【工运探讨】

  王永玺 钟雪生 杨华锋观点

  六次劳大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奠基大会,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在大会召开70周年之际,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承六次劳大光荣传统,努力在新时代续写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新篇章。

  1948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开启前夕,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简称“六次劳大”)在哈尔滨召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团结胜利的大会,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奠基大会,六次劳大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归统一:重新实现了全国工人阶级的大团结和全国工人运动在组织上的统一

  六次劳大的召开适应了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1947年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随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不断胜利和新解放地区的增加,解放区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会组织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不仅新解放地区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建立起工会组织,而且各解放区都相继建立起地区性产业工会和工会联合会。据不完全统计,1946年7月到1948年7月,仅东北地区就建立起省市级工会8个、地区或市级产业工会20余个。1948年,各解放区已建立起工会组织的基层单位职工人数为247.3万余人,工会会员144.8万余人。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决定召开一次全国各解放区工会代表大会,准备建立解放区统一的工会联合会。

  这时,1948年2月底到达哈尔滨,并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解放战争的中国劳动协会领导人朱学范,明确表示要同共产党“并肩作战”。朱学范的行动,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的统一战线,取得了历史性重大胜利,推动了党召开全国劳动大会的决心。中共中央于1948年4月30日发出的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解放区和蒋管区职工联合起来,为建立全国工人的统一组织,为全国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

  1948年7月31日,大会筹备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预备会议,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决定:为了继承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荣传统,统一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集中工人阶级的力量,联合一切民主爱国阶级,迅速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接受中国劳动协会、上海、天津等代表团的提议,把即将召开的大会定名为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将由大会产生的全国性组织恢复为原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名称。

  8月1日,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开幕。出席大会的有全国各地区、各大产业部门和各工会组织的代表,共计518人,代表着全国有组织的职工283万余人。陈云、李立三、朱学范等中共中央领导和工人运动领袖出席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自1929年五次劳大以来,中国工会历史上一次人数众多、代表广泛、意义空前的盛会,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已胜利地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有组织力量。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恢复重建,重新实现了全国工人阶级的大团结和全国工人运动在组织上的统一。这对于充分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和担负起新中国的建设任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迎曙光:六次劳大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历史性盛会

  六次劳大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既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总结,也是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一个开始。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简称《决议》)是新中国建立前后全国职工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六次劳大的主要成果,首先是在解放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和准备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关头,明确了包括解放区、国统区在内的全国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当前的总任务,就是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决议》明确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议》指出:“在这个伟大的斗争中,中国工人阶级应该而且必须站在最前列,并使自己成为各民主阶级人民革命的领导者。”

  其次,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工人运动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为动员和组织全国工人配合支援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工人运动确定了正确的方针。

  再次,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为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制定了不同的方针任务,指导了两个地区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正确开展,从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邃的工运思想和驾驭工运全局的高超策略。根据六次劳大《决议》精神,在国统区,工人运动继续贯彻“荫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方针,在解放战争即将获得最后胜利的时刻,组织起来,保护工厂、机关、学校,保护机器设备、物资、档案,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和接管城市,维持社会秩序,迅速恢复生产。1949年5月解放上海时,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解放军攻城和保护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在护厂队、纠察队的基础上组成了一支6万人的人民保安队,全力保护机器设备不被破坏。

  在解放区,职工运动全面贯彻“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总方针,组织动员工人阶级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精神,广泛开展献纳器材运动、创造新纪录运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等增产立功运动,迅速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东北解放区工人提出“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为前方部队制造了大量武器弹药;铁路工会组织工人大量修复机车投入军事运输;在渡江战役中,海员和船工为帮助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区的职工运动为全国解放后,工人阶级在执政条件下开展工会工作做了准备。

1 2 共2页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 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