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大国重器 挺民族脊梁-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铸大国重器 挺民族脊梁

—— 评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

伍轩
2018-08-01 08:47:23

  核心要点:

  ■ 《大国重器》(第二季)充分展示了我国加快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生动实践。无论是大飞机、发动机、生物医疗、新材料、海洋工程,还是核能、对地观测、空间站等战略性产业,都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支撑。做一个强国,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

  ■ 大国重器,凝聚中国智慧,诠释中国实力,彰显中国理念,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系重大。电视片系统描绘了健全和完善制造强国关键的支撑体系,准确把握了制造强国新的时代内涵,为创新汇聚起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做一个强国,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重大技术装备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快,重大装备产品研制捷报频传。由中央电视台、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充分展示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加快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生动实践,有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升了工业战线奋斗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大国重器,凝聚中国智慧。无论是大飞机、发动机、生物医疗、新材料、海洋工程,还是核能、对地观测、空间站等战略性产业,都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支撑。片中,从用于加工核压力容器的立式机床,到开采页岩气的压裂车,从高精尖的中国卫星制造装备,到全球最高等级特高压工程,从叱咤深蓝的海洋牧场、造陆神器,到风起云涌的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产业,几乎每项大国重器都拥有一系列“世界第一”“全球首创”,都是“自主创新”“中国创造”的生动注解。该片用震撼人心的镜头语言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工业自主创新攀高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最新成果,彰显了令国人为之骄傲、令世界为之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发展,更深刻揭示了作为国家脊梁的大国重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通过自主创新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

  大国重器,诠释中国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片中展现的高景一号光学遥感卫星、空间站机械臂、对接机构等国之重器,背后代表的中国空间技术创新之路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50年来,中国空间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在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苏联终止援助撤专家的困境中艰难起步,在国外出口禁运和技术封锁的阻截下突出重围,秉承“装备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创新思路,加速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打造了以神舟飞船、嫦娥月球探测器、北斗导航卫星、东方红通信卫星等为代表的大国重器,在航天器回收技术、通信卫星技术、导航卫星技术、载人航天技术、深空探测技术等多个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领域,单机产品国产化率已达到100%,实现了核心在手、自主可控,使中国稳步迈入世界航天大国行列,夯实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大国重器,彰显中国理念。该片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健全和完善制造强国关键的支撑体系进行了系统描绘,准确把握了制造强国新的时代内涵。正如片中所指出的,涵盖机制、人才、协同等因素的创新体系,如同细密如织的神经网络和血管,为创新汇聚起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推动国之重器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

来源: 《求是》2018/14 
编辑: 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