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意愿的形成路径探析-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劳动争议调解意愿的形成路径探析

高建东
2018-07-31 09:27:52

  构建可调解的话语空间,引导双方行为的一致性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劳动争议调解的意愿也应始于实践、依存于实践并以实践为其重要的表现形态。调解意愿要通过行为得以体现,将法律传播、利益共识沉淀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中,才能说是完成了调解意愿建构的一个过程。劳动争议调解意愿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通过话语空间的建构引导双方一致性的行为。

  第一,在纠纷导入阶段建构可调解性话语空间,对于调解意愿的形成尤为重要和关键。这一阶段,“情感调节”所必备的信任感发挥着比法律事实和契约规范更大的效应。我国以“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传统使得劳动争议的解决更加崇尚情感的认同而非“契约”的约束,双方的信任往往要比契约本身更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劳动争议的解决也往往是建立在信任感的基础之上,只有形成了信任才能将纠纷顺利化解,信任感越强,调解的意愿就越高。

  第二,事实陈述阶段,在确立接受调解意向之后,调解双方主要就如何通过调解话语表达,再现争端事实,但是对所要陈述的事实应当有一个选择的过程。话语选择的事实要受到调解活动的制约,一方面,通过言语表达陈述的调解事实要实现通过调解话语交际来赢得或避免丧失自己的利益,这是自身调解意愿的驱动力所在;另一方面,应尊重调解事实,所陈述的调解事实要获得对方认可和接受,这也是赢得对方调解意愿的根本性条件。

  第三,纠纷化解阶段,在陈述事实之后,调解双方应当在调解人作为第三方的协调之下进行话语博弈,引导双方达成行为上的一致性。无论是劳动者还是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或科学知识以对方的行为来预测和判断其面临的风险。如果据其判断某种行为会带来收益,或者至少不会带来损失,那么他们不但不会反对这种行为,随着预期收益的增加,甚至还可能主动支持这种行为。反之,则可能招致他们的强烈抵制,最终可能超越对方的承受限度,降低调解意愿。从认同的角度来看,争议的难点在于对他方行为的不认同,相应地,调解意愿的归宿也就是促进对他方行为的认同,降低调解双方对他方行为评价标准的差别,促进双方行为的一致性。(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

1 2 共2页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 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