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通讯员 龙青松)进门消毒、挨个洗手、摘下口罩、相互握手……“抱歉抱歉!打不上车,公交也少,我走过来的!”2月1日上午9点10分,一见面,甘肃教科文卫工会的主席刘虎林就摘下帽子招呼大家,头顶上“腾腾地”冒着热气。兰州大学工会的常务副主席张继革快步迎上来,“不晚不晚,我也是走过来的,刚刚到。”
这段“久违”的热情场面,就发生在医院工会的职工之家里,握手的人也来自不同单位,他们也因为有一个工会“娘家人”的共同身份,而在非常时期“聚”在一起……
数天以来,疫情蔓延,满城空巷,大家已经习惯于“躲”在口罩后面匆匆道别,哪里还“敢”这样面对面接触?想想看,这里可是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首家”定点医院里,几米之外就是新设的“隔离病房”,病房里繁忙的声响在这里隐约可闻。
几天前的正月初四,甘肃省总工会和省教科文卫工会紧急筹集了一笔防疫抗病专项补助资金,陆续下拨到“防控一线”,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迅速开展。今天,大家也都是为这事来的。
“现在我们的压力非常大,门诊的医护人员都是几天几夜连轴转,连后勤服务的保安、保洁也在加班加点……”介绍情况的周永宁教授,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也是临床医学领域的“甘肃省优秀专家”之一,几天来一直在一线组织疫情抗击。正是在他的指导下,大家按照“钟南山标准”摘口罩、学着手术医生的样子消毒洗手,才有了彼此难得的握手。
“现在,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体力消耗大,最紧要的就是要补充营养,但因为许多超市关门,连巧克力、牛奶都不好买了,我们正在想办法让大家轮岗轮休……”医院的副主席张安华和唐丽莉介绍到这里,李虎林有点动情,“一定要想办法,给‘前线’的医护人员缓解压力,在防护措施、休息、生活等方面给予更多照顾。”
就在这一天,一路匆匆,教科文卫工会一行走进了甘肃省人民医院的急诊科、走进了甘肃省疾控中心等单位,为最美“逆行者”送去娘家人的关心和慰问。
“现在,我们有10名医护人员正在支援武汉,我们工会正在按照‘一对一’结对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听到省人民医院院长钱耀文和党委书记李兴勇介绍到这里,刘虎林激动起来,“这个办法好,我们一定要在全省推广。”
据了解,正月初一,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中医院和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的13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首批医疗队紧急集结,火速奔赴湖北武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第二批医护人员正在整装待命。“援鄂的医疗队员都是业务最精湛、素质最过硬的医护人员,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就是当前工会‘娘家人’的使命和担当!”
带着刚送来的慰问品走进甘肃省疾控中心,正赶上肺炎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小组的队员们出征返回。疾控中心主任孟蕾介绍道,“从1月22日,甘肃报告首例疑似病例开始到现在大家连续工作了10多天,我们只好把‘职工书屋’借用过来让大家临时办公休息。”
截至2月1日,甘肃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40例,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00多人,每一个病例和每一位密切接触者,都是这群年轻的“战士”冲锋在前赶赴现场,与病人近距离接触,面对面问询,甄别密切接触者,确定消毒范围,采取处置措施,研判医学观察、居家隔离的对象及时间、尽可能阻断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肺炎疫情发生后,这里就成立了疫情信息汇总、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宣传健康教育等防控小组,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陈发青介绍道。
“每天工作到夜里十二点,再好的身体也扛不住呀,还是要让大家休息好。”“天天方便面,你们吃得饱吗?”“还是应该多买点营养品,给大家补充补充体力……”一次次握手、一声声嘱托,“娘家人”和这群最美“逆行者”站在一起。
抗疫未停息,关爱不止步!2月2日上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工会干部带着教科文卫工会送来的慰问品,一户一户走进援鄂医护人员的家里,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护士顾嘉欣的父亲住在九州大道江南明珠、神外二病区护士李世娟的家在西固区临洮街石化小区、神经内科ICU主任医师张红松的家就在兰州交通大学对面……
几天前,他们写下“请战书”、摁下“红手印”,今天,他们在武汉冲锋在前,工会的“娘家人”叩开他们的家门,送上关爱和祝福。
下午4点,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支援肺科医院抗击疫情医疗队在门诊大厅集结,呼吸科医师丁明旺、急诊科护师成萍、手术室护师罗勇兰、古中医科护师徐艳明、ICU护士刘彩请战出征,李虎林带着慰问金匆匆赶来为大家壮行,“你们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即将走进隔离病区连续作战,‘娘家人’和你们一起加油,愿山河无恙,祖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