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温暖你,低温下的劳动者-工会-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工会

职工之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寒冬腊月,一些劳动者直言户外作业的艰辛,“防冻靠捂靠使劲儿干”“天气越恶劣活儿越多,干活时间越长”

拿什么温暖你,低温下的劳动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2020-01-20 07:35:19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生活如常,是有人迎寒奋战。眼下,各地“速冻”模式来袭,为了温暖城市的冬天,户外劳动者坚守岗位。高寒环境下,他们工作地点不固定,就餐、饮水、休息等面临着困难。辛勤付出之时,他们期待在防护用品、低温工时、低温津贴等方面的保障更“暖”。

  “这个冬天都下10多场雪了,可把我们折腾得够呛!”寒冬腊月,长春市迎来一年最冷时节。1月15日16点左右,环卫工人王丽收拾好清洁工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摘下防寒手套,她搓了搓被寒风吹得通红的脸颊,这个冬天的清雪任务重到让她和同事有些吃不消。

  东北的冬天,滴水成冰。为让城市整洁美丽、保证人们生活和出行便利,雪雕工人、环卫工、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不惧严寒,在街头巷尾劳作着,为城市带来温暖。

  当他们在“速冻天”里忙碌时,相应的劳动保护状况如何?对此,记者近日深入3个行业户外劳动者工作的现场,探寻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暖”权益。

  “防冻靠捂靠使劲儿干”

  期待防护装备更“高级”

  不像环卫工清扫时有楼宇遮风,也不似送餐时能进店取得片刻温暖,雪雕工的劳动环境是真正的冰天雪地。

  日前,记者在长春市一家公园见到雪雕工胡守双时,他正在一座高20多米的雪坯上挥铲作业。当天长春零下10多摄氏度,因周边空旷、满是冰雪,置身其中“冻感”加倍,还没站到半个小时,记者就已冷个通透,而胡守双有自己的取暖“招数”,“防冻靠捂靠使劲儿干。”

  工作时,胡守双全副“羽绒”武装,尤其是裤子,要抗风防水,一双迷彩色雪地鞋尤其厚实,当然帽子手套也必不可少。

  “每天要干8小时以上,穿再厚也不抗冻,不过雪坯十分坚硬,雕刻起来要用不少力气,动起来就暖和了。”胡守双乐观地说道。在冰与火的碰撞中,雪雕工们必须拿捏好工作力度,不仅要防止冻伤,还要避免出汗过多,不然身上湿漉漉的,“冷风一吹容易生病”。

  近日,有地方工会开展调查,7000多名职工参与,90%以上的受访职工认为,低温作业容易造成冷冻伤,还会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低温比高温更可怕,低温会留下很多毛病,治都治不好。”

  事实上,2013年修订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便将“冻伤”列为新增职业病之一,随后,2015年修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又将“低温”列为新增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从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等方面,做好低温环境工作的职业健康保护。对此,胡守双不敢奢望,多年来,他和老乡一直是哪儿有活干就“游击”到哪儿,按时足额拿到钱就行。在他看来,低温防护装备等“高级”权益,“只有正规大单位才有”。

  “天气越恶劣活儿越多,干活时间越长”

  期待缩短低温工时

  1月中旬的一天,一场大雪洋洋洒洒下了一夜,长春人民大街上,三五成群的环卫工人正顶雪清扫。

  “我们凌晨1点多就出来了,6点回去吃个饭又过来接着干,啥时候雪停了、活干利索了,才能休息会儿。”陈桂芳已经做了14年的环卫工人,今年下雪频繁,她也很少遇到。上次下雪,她和同事通宵忙到第二天早上6点,又从当天17点干到次日凌晨1点,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大家疲惫不已。

  尽管快速路、主干道是清雪车作业,但一些小路、路边带和人行道等区域都要人工清理。有时一场雪刚清理完,又来一场。不少环卫工从去年11月末到现在都没怎么休息,年纪大些的累得挺不住就吃去痛片顶着。

  “虽然队里会尽量安排休息,但天气越恶劣活儿越多,干活时间越长。”陈桂芳说,现在环卫工人待遇不错,棉袄棉裤、帽子手套都发,就是极端天气时工作时间太长了,“如果雪没完没了地下,我们就得一遍遍地扫。”

  王丽说,加班清雪时,环卫队里会供饭,有时是盒饭,有时是牛奶面包火腿肠,都是热乎的,而且现在大家对环卫工人态度越来越友善,累的时候他们可以进超市或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喝口热水、休息一会。

  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社会各界也在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不少地方推动银行、超市、药店、饭店等,为户外劳动者就餐、休息、如厕等提供便利。不过,记者了解到,一些专门为户外劳动者建设的爱心小站,因疏于维护,诸如供暖等设施受损,影响使用。同时,部分依托单位和商户的服务站,由于营业时间较为固定,真正进门享受服务的人次有限。

  目前,对于低温作业,有地方建议作业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有地方明确高寒天气连续作业4小时及以上,发放高寒岗位津贴。对此,王丽有些羡慕,她希望天气恶劣时能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每天逆风而行13小时

  期待有温度的低温津贴

  18点多,长春市的天色早已黑透。离约定的送餐时间越来越近,停好摩托车后,宋强麻利地从保温箱里拎出一袋外卖,“蹭蹭”地爬上了眼前这栋旧居民楼的6层,下来时,被冷风吹透的身体已然回暖。

  “今天已经送了30多单了吧,记不太清了,平均每天要送40单左右。”听闻记者要采访,宋强从兜里掏出一支烟,点上抽了一口。

  最近几天,长春市最低气温达零下20多摄氏度,尤其是傍晚和夜间,寒风刺骨的冷让人刻骨铭心,可宋强穿得单薄,蓝色工装棉服、牛仔裤、雪地棉鞋,还有卡在下巴处的棉口罩、一顶带塑料挡风板却透风的头盔,和系在摩托车把手上的棉手套。除了棉服,其余都是宋强自己置办的,全身装备看上去不如普通行人穿得厚实。

  “穿多了行动不便,像我这样连跑带颠的,一会儿也就暖和了。”宋强告诉记者,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23点,除去吃饭,他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其中在外面跑的时间就有13个小时。为保持体力,他每天要保证自己吃两三顿饭,但并不规律,一般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

  记者注意到,宋强的双手被冻得红肿,他说严重时确实痒,但每天收工后,因为太累了倒头就能睡着,没有时间处理。宋强告诉记者,做外卖小哥的,基本都是和他同龄的、30来岁的小伙子。干这一行,大家多数能吃苦、想多赚点钱。

  在低温的劳动环境下,按照《最低工资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低温津贴。对于低温津贴,宋强一脸茫然,“夏天倒是听说过高温津贴,不知道我们啥时候能拿到这笔有温度的津贴。”(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编辑: 尹文卓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