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转变观念、积极探索,迎接教育新变革
钟秉林//m.auribault.com2014-08-06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第一,当前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教育发展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上学难”转变为“上好学校难”,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质量教育需求迫切,另一方面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治本的办法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而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经费充足、大家努力,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而精良的师资队伍,优良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以及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可能用钱堆砌出来。这就决定了这个主要矛盾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而且当前还出现了矛盾凸显和下移的状况。社会广为诟病的办班热、辅导热、择校风、条子生、高考移民、考试舞弊等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背后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学生和家长对好教师、好学校的认可和追求,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为了缓解矛盾,我们面临着三个重要的时代任务,一是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重在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三是逐步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随着知识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知识传递的方式已经由过去的单向传递转向了多向互动,这使得各级各类学校的知识权威受到严峻的挑战,学校教育的实际效能受到社会的质疑。由此也带来了师生关系的转变,老师与学生之间由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关系,逐渐转变为师生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关系,这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MOCC、翻转课堂、微课程等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强烈冲击。一是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如何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如何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二是冲击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该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一系列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培养,这也涉及到学生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改革;三是冲击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室布局,如中小学尝试的分组式、走班式学习,大学推进的学分制、弹性学习制度等,这必然涉及学校内部的综合改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首先,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拓展优质教学资源,缓解“上好学校难”的矛盾;其次,如何满足老百姓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构筑学习型社会;第三,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培养质量;第四,如何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相互融合。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和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以及互联网教育产业和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加强协同探索、优势互补,同时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我认为,教学不等于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以及社会性发展素养的提升等,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这也是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或薄弱环节。与其忧虑多少传统学校将要消亡,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网络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比如,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监测和评价线上学习的效果。再如,如何处理线上教学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的矛盾,创新运营模式,保障线上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等。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校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