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
杨林香 李敏 郭辉//m.auribault.com2013-12-09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义务教育城乡间、地区间、学校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刻不容缓。福建确定11个试点县(市、区),探索以“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通过对试点地区调研发现试点工作遇到瓶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

    当前,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试点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政策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缺乏流动后教师管理的相关政策,“人走关系走”的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不同学校的教师考评标准存在差异,影响教师交流后的职称评聘和考核工作;目前实施的鼓励性政策力度不够,对教师的吸引力不够;政策持续推进的时间表不明确。二是校际不均衡,体现在硬件设施、生源素质、教学质量、收入差距、隐性福利、社会评价等方面,制约了教师交流工作的开展。三是教师有顾虑。当前,教师对于参加校际交流的顾虑主要是,校际交流是否有利于教师职业成长,异地交流带来的家庭照顾问题。特别是农村校师资薄弱,生源质量不高,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空间有限,影响了部分教师参与校际交流的积极性。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解决义务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问题,需要完善现有做法,探索新途径。

    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明确责任,整合职能部门,在经费保障、政策制定等方面协调推进,重点解决教师流动过程中的职称评聘问题,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县管校用”涉及的工资发放、教师管理问题,周转房建设问题等。政策规定要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有相对合理的时间表和具体步骤。一是教师交流制度化。要科学研究教师交流的合理年限,作为制度规定固定下来。要明确规定中心校、优质校与薄弱校教师对等交流制度化,以此作为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二是流动补偿常态化。《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实现四个倾斜:编制标准倾斜、职务职称晋升倾斜、工资倾斜、评先表彰倾斜。福建相关文件也提出要“在工资、职称、评先表彰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进一步推动教师流动,首先要保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待遇标准和发放时间一致,其次要切实落实倾斜政策。建议在农村和薄弱学校设立“特岗计划”,专门为交流至该校的教师提供高级职称职数;按照学校地理区位离城远近划分层次,给予不同金额的区域补贴,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对长期在薄弱校工作的教师、对流动到薄弱校任课的教师,可以提高其在“教职资格评定”、“评优评先奖励”、“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待遇。这种补偿要常态化,形成政策固定下来,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补偿标准。要加快建设教师周转房,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转房建设工程,并优先保证校际交流教师使用。三是政策执行透明化。增加教师流动政策的透明度,符合条件的教师都要交流,尽量在流动中保障教师的选择权。完善流动步骤与审核过程,建立全县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交流教师资源库,由学校和教师双向选择,给予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优先选择权。在教师工资待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名额分配,教师培训机会获得等问题的处理上要更加透明,城乡教师待遇要均等。四是政策延续规范化。目前教师交流制度要从试点地区到全省全面铺开,设立各县(市、区)推动教师交流的长期目标和具体时间表,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合作,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地情校情”的校际均衡新方式。为了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仅需要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保障,还需要学校营造让教师安心工作、放心交流的环境。一是学校合作,减少差距。学校之间可以采取差异组合的方式,组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新学校或农村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体”,实行“捆绑”发展。当前学校合作在“结盟”、“捆绑”的基础上还应当实现更深层次的结合,在“合作共同体”内要实现组织、人事、财政的完全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自由流动,保证适龄教师都能加入教师流动,逐渐建立校长轮岗、教师交流的常态机制,最终实现校长、教师身份由“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首先,合作学校的教学要同步,教学的教材、大纲、进度等都要进行统一规划安排。其次,合作学校的班级要同步,合作学校的班级不能有特殊规划,如进行好班与差班的划分等。再次,合作学校的教师要同步,每个年段教师要有沟通,共同备课,共同学习。最后,整体要同步,校长要在整体上做好联系与沟通,在学校日常事务、教学规划、教师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把握一致方向。二是发挥优势,凸显特色。不同类型的学校其生源有很大的区别,根据不同类型生源的不同需求,学校可以发挥特色创造优势,如解决学生住宿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安排课程,关注流动学生的心理成长。三是以人为本,专项表彰。校际交流中,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照顾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师转变观念,积极主动适应均衡配置需要。教师校际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素质和职业声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适应校际交流和均衡配置,把适应新学生、新学校、新环境作为自我提升的一部分,把同辈交流、辐射引领作为教师职业要求的一部分,把探索教法、学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成长的一部分。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服务与奉献上,使教师校际交流真正起到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提升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