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把文化从城市“高地”流向农村“洼地”
中共衢州市委 衢州市人民政府//m.auribault.com2014-11-02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如何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着力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盲区,延伸城区固定式文化设施服务基层触角?近年来衢州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建设“流动文化加油站”,以流动文化大篷车、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博物馆、流动影院等为基本服务项目,以流动少年宫、流动俱乐部、“96811流动图书馆”等其他项目为有益补充的“5+X”流动文化服务模式,让文化从城市“高地”流向农村“洼地”,初步形成了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衢州模式”。

  “流动大篷车”进基层。早在2005年,我们就在浙江省率先组建农家乐大篷车艺术团,一直常年活跃于农村基层,坚持送戏下乡,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艺演出免费送到家门口,深受群众欢迎。在服务形式上,注重自编自演送戏下乡。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婺剧戏种为主,将民间传说、故事演绎编排成舞台剧。在服务内容上,突出“菜单点选+主题送演”,演出节目采用群众点选和主题送演相结合的方式,在报纸上公开刊登“文化大篷车”节目库,常年储备300余个文艺节目,涵盖了声乐、舞蹈、小品、魔术、戏曲等种类,在演出前供群众自由挑选点演,做到你点我演,需求互动。在演出中注意融入乡间文艺骨干自编自演的“乡土”节目,营造专业与业余相结合,演员与村民同娱乐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创作主题文艺节目,大张旗鼓做好政策方针宣传。比如,我们创作编排了《最美衢州,歌舞幸福》、《弘扬大爱精神,做最美衢州人》等系列文艺节目,大力推广普及《最美是我家》主题歌曲和排舞活动。在服务保障上,坚持“不花农民一分钱”零费用纯公益原则,“流动大篷车”演出服务由政府统一买单,下乡演出不收取任何费用,演职员吃、住、行经费全部自筹解决。自2005年以来,我们共举办“流动大篷车”演出8000余场,直接受益群众达400多万人,实现市内行政村全覆盖。

  “流动文化加油站”服务的关键是“流”,但也要“流”中互动,“流”中有“种”,做到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统一。针对城乡百姓不同的文化需求,我们积极发挥各级文化馆的作用,开展互融共建“文化结亲”、“馆站共建”活动,扎根基层农村“种文化”,发掘特色文化,培育文艺骨干队伍,打造“一乡一节”品牌,促进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我们切实加强各类公益文艺培训,针对城乡不同群体文化需求,常年免费送美术、摄影、阅读与写作、舞蹈、声乐、戏曲、中老年广场舞等培训进农村、社区、校园、部门、企业,打造诸如沟溪乡农民书画培训基地、女干部书画培训班、社区中老年健身舞骨干培训班等系列公益文艺培训活动品牌。近年来我们共组织农民画专题创作培训12期,参与培训的农民达326人次,累计创作农民画作品632幅。比如,沟溪乡余东村不仅拥有500多人的农民画师协会,还组团出国办画展。他们的作品连续参加7届义乌市中国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远销日本、中东、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300万元。今年上半年,我们已提供各类培训讲座50余场次,基层受益人数5600余人。加强了基层文化辅导,开展“文化结亲”活动,组织文化馆业务骨干与基层乡镇结对帮扶,结合业务专长和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市县两级文化馆资源,帮助解决结对乡镇文艺骨干培训、文化活动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自2012年5月份活动开展以来,已结对乡镇80个。同时,实施社会文化团体“孵化器”工程,积极引导培育社会文化社团,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智力扶持等服务,培育发展了诸如“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 、“电力职工艺术团”等文化社团。近3年来全市各类文化团体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得各类奖项50多个。

  公共文化设施既要建好,更要在“管好”、“用好”上下功夫。我们着力延伸服务网络,除送书下乡进村外,还大力建分馆设流通点,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单元网格,合理布局分馆、农家书屋和农村图书流通点,立足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资源优势,定期向各网格配送各类报刊、农业技术信息资料及图书,开展定题定点送展览、解答信息咨询等延伸服务。目前我们全市建有5家公共图书馆分馆、169个图书流通点,年均调拨图书近12万册,每年送书下基层达4万册以上。大力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开展公益图书馆建设,由社会公益力量投入的“96811流动图书馆”,已建有流动图书点13个。着力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共享工程数字文化服务,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行政村终端站点全覆盖,并逐步向社区、非公企业等领域延伸。深入农村、社区、军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企业等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2007年以来,共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类资讯服务20多万人次,放映科教片、戏曲、电影100多场。着力打造服务品牌,推进举办展览讲座的制度化、经常化,积极创建“柯山讲坛”、“柯山展窗”等图书馆系列品牌。

  为了让博物馆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让更多的农村群众走进博物馆,最现实的办法是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让博物馆“沉”到基层去。为此,我们在博物馆的“流动”上做足文章。积极组织展板巡展进基层,与厂矿企业、部队、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监狱、民工子女学校、边远山区小学等建立精品展览长期免费巡展机制,将在博物馆举办的精品图片展览通过各种方式送往各地巡展。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精品展览,鼓励市内博物馆间交换展品互展,在博物馆间建立起畅通的“内循环”,实现百姓在家门口对博物馆资源的互惠共享。我们要求市博物馆与省级博物馆建立临时性精品展览引进和互借机制,加大对省级精品展览的引进力度,使全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观到高档次展览。

  农村文化礼堂是集思想道德、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也是农村流动文化服务的主平台,弘扬最美精神的主阵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2013年以来,我们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严格执行“五有三型”(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标准,坚持建、管、用并举,建成了116家文化礼堂。今年建了130家农村文化礼堂,开通了衢州市流动文化服务网络平台,结合数字文化馆、数字农家书屋等建设,积极探索利用电脑、电视、手机等客户端,实施流动数字文化服务,推动各项数字文化服务工程的兼容共享。计划到2017年,要把文化礼堂辐射覆盖全市50%的行政村。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组织各类流动文化大篷车、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电影院,定期走进去开展文化服务,探索创新流动文化服务“公交化”模式,有效提升了“流动文化加油站”建设的水平,推动了送文化、种文化、赛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互为支撑、共同发展,也形成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通过农村文化礼堂的带动,目前全市各村(社区)基本建立了排舞队、腰鼓队、合唱队等队伍,群众“唱出了幸福,跳出了健康,种下了快乐”。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