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重视新工业革命的先行资本投资
基础设施是任何经济体发展的先行资本。当前最需要的是支撑新工业革命发展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
刘金山//m.auribault.com2014-04-28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刘金山

  广东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7.2%,对此,我们要厘清一点认识:由于广东经济体量大,去年同期的经济规模基数大,虽然广东一季度同比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但经济增量的绝对规模不会小,即对全国经济增长绝对量的贡献不会小。我们不能被相对量(增长率)遮住了眼,更不能因此失去信心或冒进。

  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关系如何处理,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此还要厘清一点认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三者之间不是替代关系,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是“你我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依存的关系。

  厘清认识至关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寻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相结合的抓手。

  我们的惯性思维是从需求端或供给端来寻找抓手。从需求端着手,往往为刺激需求而刺激需求,使需求难以具有可持续性,就像通过砸坏玻璃而产生对玻璃的新需求,除了制造虚假需求而误导企业生产外,有何意义?需要记住的关键要点是,需求的背后是支付能力可持续性,是“产生支付能力”的能力可持续性。这是需求端刺激难以完成、难以胜任的。

  从供给端着手,往往为刺激生产而刺激生产,为补贴而补贴,延缓企业、产业随市场而变的自主转型升级。当补贴虚增利润的时候,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需要记住的关键要点是,企业增值,是任何经济体追求的永恒命题,是国民财富的最终源泉。增值的可持续性,是供给端刺激难以完成、难以胜任的。

  寻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相结合的抓手,只能顺大势而为,顺大势而实现需求端、供给端的互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就是新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既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不断涌现,也意味着巨大的结构变迁,更意味着经济社会运行范式的转型,意味着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与融合更加广泛与深入。

  对广东乃至全国而言,顺新工业革命大势,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有效结合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大力推进新工业革命先行资本的投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基础设施投资。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但投资必须是有效投资。基础设施是任何经济体发展的先行资本。当前最需要的是支撑新工业革命发展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

  新工业革命需要实现:永远在线,跨越时空的开放互动,生产与消费的一体化互动,智能化、自动化与定制互动。这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广度与深度能够满足需求。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永远在云端,手机就是办公室,工厂就是3D打印机,产品就是来自全球的创意集合体。对广东而言,需要尽快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弥合数字鸿沟。数字鸿沟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不同区域在获得ICT(信息通讯技术)设施、掌握ICT技术、使用ICT并利用其创造财富的差距,其核心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差距。

  广东需要弥合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数字鸿沟。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广覆盖、低成本,甚至大巴车上都有免费无线网络,这充分释放了人与人之间创意互动的空间,产生了无限商机。广东需要首先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广覆盖,其次是实现低成本,最终要实现整合全球智力资源。

  广东需要弥合省内区域数字鸿沟。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进而影响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无法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的先发带动作用。加大粤东西北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新的增长点,又是调整这些区域经济结构的机遇。实际上,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可以发展更多的淘宝村,可以在农村发展服务外包业,有时只需要农村企业家的示范效应,一条电缆、一个终端即可。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高标准、一步到位,要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尽量避免信息堵车现象。电缆、宽带、移动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具有网络规模效应,容量越大,规模效应越大。广东需要投资大型科技设备装置。大数据需要大运算,大运算需要大设备,产生的大信息,会反馈到大物流上。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是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为此需要我们推进先行资本的投资,迎接大转型的到来。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